66载峥嵘岁月航校同窗情深 老友欢聚共看特区发展巨变

读特记者 陆洋 通讯员 冯新龙/文 喻琪峰/图
2020-11-09 19:15
摘要

这样一群在暮年依然怀有初心、不忘友情的同窗老友,将继续在他们的人生里发光发热,为年轻人照亮前行的路。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有这样一群老人,在耄耋之年,他们坚守初心矢志不渝,66年光阴,用真情守护同窗友谊,岁月让他们从少年走到老年,但那份历经磨砺而弥坚的感情,让他们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重又相聚鹏城,举办同学聚会。

1954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原沈阳航空工业学校)迎来了建校第三批学生,他们正值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怀着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希望报效祖国。其中,209班的冯藏河、齐洪波、蔡永志3名同学从中学起就是发小,他们和李守田、曹永奎、邢宜春等同学在航校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毕业成绩,奔赴祖国各地,为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和腾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这些老同学的感情一直很深,以前也经常聚在一起,大家就像亲人一样,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对于大家来说很特殊,我们就决定相聚在深圳。”冯藏河是此次同学会的发起者,87岁高龄的他也是同学聚会里年龄最大的大哥,1982年他就来到深圳创业工作,谈起同学聚会举办的初衷,他和妻子郭广艳一直希望能够让同窗们有珍贵的机会,到深圳来走一走,看看特区建立40年里城市快速发展的风貌和变化。

6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老人在短短的七八天里,走遍了深圳的地标景点和建筑,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成果。“这次聚会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已经都80多岁了,能相聚的时间不多,但我们必须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铭记这个时刻。”蔡永志声情并茂地说。

而有着同样感受的齐洪波更是哽咽着向记者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思念和感谢。“60多年来,我们的友情没有间断,甚至升华到了亲情,冯藏河大哥和我们同学之间的互相照顾和支持,让我也度过了人生很多的难关。”他说,就连几位同学的子女都互相敬重着这几位老人,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亲人对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属于209班同学们的聚会即将结束,但这样一群在暮年依然怀有初心、不忘友情的同窗老友,将继续在他们的人生里发光发热,为年轻人照亮前行的路。

(晶报供稿)

编辑:陈章伟

(作者:读特记者 陆洋 通讯员 冯新龙/文 喻琪峰/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