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家级非遗顺德香云纱,又名“响云纱”,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纺织届誉为“软黄金”。在阳光烘干、河泥固色、薯莨染色,三蒸九煮十八晒后,方能打造出香云纱流云般的质感。如今,这块岭南古布正焕发新生,从老晒场走向新秀场,为“顺德制造”注入时尚新灵魂。 在珠江三角洲腹地的顺德伦教,阳光、河泥、薯莨与匠人的汗水,共同淬炼出一种被誉为“软黄金”的传奇面料——香云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的染整技艺跨越百年时光,如今正从岭南沃土走向国际高定舞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梁珠先生大弟子的欧阳凤婷,接过师父的接力棒,在坚守与创新中,让这门古老技艺在“百千万工程”的滋养里焕发新生。编辑 秦天 审读 甘霖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国家级非遗顺德香云纱:从老晒场到新秀场

08-04 12:19
国家级非遗顺德香云纱,又名“响云纱”,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纺织届誉为“软黄金”。在阳光烘干、河泥固色、薯莨染色,三蒸九煮十八晒后,方能打造出香云纱流云般的质感。如今,这块岭南古布正焕发新生,从老晒场走向新秀场,为“顺德制造”注入时尚新灵魂。 在珠江三角洲腹地的顺德伦教,阳光、河泥、薯莨与匠人的汗水,共同淬炼出一种被誉为“软黄金”的传奇面料——香云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的染整技艺跨越百年时光,如今正从岭南沃土走向国际高定舞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梁珠先生大弟子的欧阳凤婷,接过师父的接力棒,在坚守与创新中,让这门古老技艺在“百千万工程”的滋养里焕发新生。编辑 秦天 审读 甘霖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