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香港金管局在“金融科技周2025”上发布了《金融科技2030》战略蓝图,其中将“促进金融代币化”确立为金融科技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此前近几年施政报告也多次强调发展虚拟资产和代币化市场,无不显示出香港特区政府对此领域的高度重视。那究竟什么是金融代币化,香港又将如何发展,值得探究。

//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5的开幕致辞中,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总结了“金融科技2025”的主要成就,并公布以“DART”为核心,“重塑金融蓝图,助力香港未来”为愿景的“金融科技2030”。

金融代币化是什么?
金融代币化(Tokenisation)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其核心在于通过智能合约将现实世界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权利映射为区块链上的数字代币。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资产转化为数字代币的过程不仅实现资产所有权的数字化表征和流转,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基于代码规则的信任机制,使得代币化资产具有可编程性、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特征,能够显著提升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这一创新不仅能改变传统金融资产的发行、交易和结算方式,更可能重塑全球金融格局。
再从技术层面看,金融代币化还将成为构建起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的桥梁。通过代币化上链和数字化表征,能够使现实世界里的不动产、大宗商品、艺术品等传统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获得更高的市场流动性,更具交易性,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选择。上述过程不是简单的技术革新,还需要对现有金融监管框架、法律体系和市场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性变革。

香港如何发展金融代币化?
政策层面,香港金融代币化政策呈现清晰的演进路径。2022年10月,《施政报告》首次确立发展虚拟资产并提出建立法定发牌制度;同月发布的《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明确了对全球虚拟资产业务创新持开放和兼融的态度,并推出非同质化代币(NFT)、绿色债券代币化和数码港元三项试验计划。2024年10月,《施政报告》进一步提出完善交易规管、推动现实资产代币化及数码货币生态建设。2025年5月,香港立法通过了《稳定币条例》,确立了虚拟资产活动在香港的监管框架;6月发布的《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提出以“优化法律与监管、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推进应用场景合作、加强人才培养”为核心的LEAP政策框架,术语也从“虚拟资产”演进为“数字资产”,体现了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愿景。2025年9月,《施政报告》进一步聚焦商业银行代币化存款、真实资产代币化交易等具体方向;11月发布的“金融科技2030”策略将金融代币化确立为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标志着代币化已全面融入香港金融创新的核心议程。

实践层面,香港于2024年启动了Ensemble项目进行沙盒测试,通过实验性代币化存款测试端到端数字资产交易结算;今年11月,香港金管局进一步推出了“EnsembleTX”,首次在可控环境中实现真实交易的代币化存款应用,聚焦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交易,支持机构实时流动性管理;到2026年将升级至代币化央行货币,提供24×7全天候结算。同时,香港已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代币化产品,汇丰银行并推出的黄金代币交易额突破10亿美元,特区政府也已完成第三批代币化绿色债券发售。

香港为什么要发展金融代币化?
一是抢占数字金融发展先机。随着传统金融增长动能减弱,数字金融成为全球竞争新赛道。代币化技术通过提升资产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和增强透明度,不仅优化了现有金融市场效率,更催生出全新的数字资产类别与商业模式,创造出了新的增量市场空间。如果香港能在此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在全球数字金融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竞争。当前,新加坡、伦敦等金融中心均在积极推进资产代币化,全球金融格局面临重构。如世界黄金协会在2025年9月便提出计划在伦敦推出由实物黄金支持的“集合黄金权益”(PGI)数字代币。而香港在发展代币化市场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健全的普通法体系、自由的资本流动政策、成熟的金融市场监管框架。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将帮助香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三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香港两份《政策宣言》从“虚拟资产”转向强调“数字资产”,其深层逻辑在于推动该领域从侧重投机交易的“虚拟”概念,向涵盖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具备真实价值锚定的“数字”经济新范式引导。此外,代币化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金融中的痛点,如跨境支付效率低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通过将各类资产代币化,一方面可以盘活存量资产,一方面可以以未来的收益权获得融资。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代币化技术有望提升区域资本流动效率,降低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汇兑成本与融资门槛。

香港发展金融代币化的几点思考
随着区块链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代币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趋势。香港凭借其完善的金融体系、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有望建成亚洲领先的金融代币化市场,为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注入新动能。未来可在下面三方面着力。
一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金融代币化。立足“一国两制”独特优势,香港可率先构建适应代币化发展的监管体系,重点在监管框架设计、风险防控机制、跨境监管协作等方面为内地积累实践经验。同时,积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与代币化资产的深度融合路径,推动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代币化资产的发行与结算,建立以数字人民币为计价和结算单位的代币化资产流通体系。
二是重点发展代币化存款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代币化存款业务试点,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支付清算效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鼓励开发基于真实存款、锚定法定货币的代币化支付工具,避免脱离传统金融监管的稳定币可能带来的风险,确保货币传导机制顺畅与金融稳定。完善代币化存款的发行、流通与赎回机制,强化资金流向监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的支付解决方案。
三是构建多元化代币化产品体系与市场流动性。重点推动大宗商品、不动产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资产的代币化创新,率先发展黄金、有色金属等具有战略价值的大宗商品代币化交易。积极引入内地优质企业和科技独角兽在港发行代币化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设立专项通道吸引全球机构投资者参与。同时构建跨链互通、跨境结算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支持代币化资产在香港与内地及其他国际市场间的高效流转,打造亚洲领先的数字资产流通枢纽。
//封面图来自香港金融管理局
本文作者
薛杨钦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