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东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为我们跑好关键一程、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之一,深圳必须准确把握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的战略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两个精神”引领“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的战略自觉
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在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的形成和不断丰富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深圳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发展史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写照;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深圳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精神是其保持活力、创造奇迹的根本动力。
特区精神是改革开放精神在经济特区的集中呈现和实践升华,概括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在新发展阶段,特区精神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更加突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更加突出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开放创新等方面“为全国试制度、为国家探新路”的责任担当,更加突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率先探索、先行示范的功能定位。
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一方面,传统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体制机制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国际经贸规则深刻调整。
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是广东最鲜明的精神特质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广东人民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继续勇立潮头。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更高水平开放塑造发展新优势。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增创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首先要在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上闯出新路。
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深圳要在“6个90%”(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都出自企业)创新优势基础上,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创新生态。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争取布局更多国家实验室,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形成鼓励长期探索、宽容失败的科研生态。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创新联合体,支持华为、腾讯、大疆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在芯片设计、操作系统、高端软件、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生物医药关键技术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完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揭榜挂帅+长期资助+股权激励”组合支持方式,对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的团队实施分阶段、耐心型支持。
打造新质生产力集聚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支柱。深圳要紧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聚焦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加快构建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集聚区。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主战场,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形成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和“从1到N”的规模化产业,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试验—应用—产业化”全链条创新高地。打造世界级“20+8”产业集群,面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合成生物、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重点领域,通过标准制定、开放平台、人才集聚、资本赋能等综合举措,形成若干具有全球话语权的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和新赛道,围绕低空经济,利用深圳在立法、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优势,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全面发力建设“天空之城”;围绕合成生物,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技术平台和试验场景,推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交叉融合。
以制度型开放为突破口,在更高水平开放中增创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深圳的比较优势,在开放、在规则、在制度。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圳要更加突出以制度型开放塑造竞争新优势。
以前海、河套为双引擎,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验区。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加快法律、金融、航运、建筑、专业服务等领域与香港、国际高标准规则对接,推动资格互认、规则衔接、标准互通。深化跨境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推进跨境理财通、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试点,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进一步落实好国务院印发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探索科研物资便捷通关、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等政策,构建兼顾安全与效率的“境内关外”科研监管模式。建设一批面向全球开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开放实验平台,吸引全球高端科研资源集聚,提升深圳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地位。以前海、河套、自贸片区为重点,围绕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规则“压力测试”,在制度安排、监管模式、争端解决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国家参与高标准经贸规则谈判、塑造国际经贸新规则贡献“深圳方案”。
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充分用好“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推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加快推进深港口岸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深港在教育、医疗、文化、社会服务等民生领域合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圈。加快湾区内部一体化进程,深化与广州、东莞、佛山、中山、江门等城市的产业协同和创新合作,通过“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平台+园区”等模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合理布局、协同发展,提升湾区整体竞争力。依托前海、河套等平台,加强与澳门在科技创新、现代金融、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合作。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发挥深圳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的优势,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则标准制定,推动技术、标准、品牌和服务走向世界;用好丝路电商等平台,拓展与共建国家在数字贸易、电商合作等新业态新模式。
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实现新突破
综合改革试点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创新任务,是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抓手。
在要素市场化配置上率先破题。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依托深圳数据交易所,探索数据产权确权登记、定价机制、流通交易、收益分配、跨境传输的制度体系,打造规范有序、开放包容的全国性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在河套、前海等区域试点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制度。创新土地要素配置机制,统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工业上楼”、二三产业混合用地等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亩产论英雄”的升级版评价体系,把亩均税收、亩均产出与亩均创新、亩均能耗、亩均碳排放统一起来,引导土地资源向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优化人才要素流动和使用机制,进一步放宽人才户籍、职称认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政策限制,完善与港澳职业资格互认、人才流动便利化政策,打造国际人才高地。建立更加灵活的科研人员薪酬分配、股权期权激励机制,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上形成示范。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以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共用,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效能,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运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健全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金融安全、网络与数据安全等能力,在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为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完善法治保障和制度供给,紧扣重大改革任务和重点领域发展需要,适时推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平台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率先探索,为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提供制度空间和法律依据。
潮起珠江万象新。深圳要从政治、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和出席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