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1℃,心梗死亡风险增加2%!这4件事要牢记!

深圳晚报

08:24

摘要

深圳开启“速冻”模式

图片

 

11月18日,深圳人真切体验了一把断崖式降温,全市气温较17日同时段普遍下降了10℃,可谓开启“速冻”模式。目前,深圳今年下半年首个寒冷黄色预警信号持续生效。

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记者从深圳市急救中心了解到,每逢降温,急性心梗患者就会多起来。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心梗和卒中发病高峰。

天冷增加心梗风险

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市大部分区域气温较前一天同时段骤降10℃。降温势头还将持续,19日深圳依旧阴天相伴,伴有分散小雨,气温将进一步下探至12℃-16℃,沿海和海区最大阵风6-8级、个别高地9级,阴冷感会更加明显;20日阴天间多云,局部有零星小雨;21日阴天转多云,沿海高地阵风仍有6级左右;展望22-24日,天气转为晴天干燥,气温逐步回升,但昼夜温差较大。

研究显示,气温每降低1℃,心肌梗死的风险会增加2%。一方面,天气寒冷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原本存在的血管狭窄可能会进一步“收窄”;另一方面,寒冷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耗氧量增加。值得留意的是,寒冷相关的心梗发病风险会滞后2天出现,持续至1周,这意味着未来一周都要警惕心梗发病风险。

那么如何预防心梗?南医大深圳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雪表示:

1、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应按时服药。同时要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作息规律,早睡早起;

3、不吸烟,不饮酒,不暴饮暴食;

4、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此外,老年人应避免情绪激动,保持排便通畅。

市急救中心急救专家表示,心梗并非“老年病”,近年来青壮年猝死案例增多。预防急性心梗最好的方式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年轻人应该做到生活有规律,避免熬夜工作,保持充足睡眠和平和心态;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避免久坐。

建议控制血压血糖

卒中,俗称“中风”,主要指脑部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的突发脑组织损伤,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致死率。为何冬季脑卒中容易高发?市急救中心急救专家表示,气温降低时,人体血管会收缩,血压升高、波动,同时血液流动减慢、黏稠度增加,如果饮水量不够,脑卒中发病风险将显著上升。

此外,老年人冬季活动量减少,容易造成体内血栓形成。部分老年人由于天冷出行不便,正在服用的慢性病药物吃完后,没能及时到医院开方取药,用药断断续续,从而引发病情波动。

专家建议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老年患者早晨不要太早外出,经常测血压,控制好血压和血糖。

急救专家强调,心脑血管疾病救治需争分夺秒。心梗发作后,需立即拨打120,抓住“黄金120分钟”救治窗口,可大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脑卒中患者则需在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或桥接取栓治疗,才能最大程度挽救受损脑组织,减少后遗症。目前深圳已有37家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急救车会根据病情精准转运,市民切勿舍近求远,耽误治疗时机。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林咪玲
编辑 | 陆楚一
审读 | 郭建华
二审 | 潘韵琪
三审 | 蔡志军

— 深小晚特选 — 

图片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