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在国会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这一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错误言论,引发中日关系的一场外交风暴。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图源:IC photo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1月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日关系出现目前的局面,根源在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破坏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维护核心利益、捍卫国际正义的立场没有丝毫改变。日方必须立即收回错误言论,深刻反省,改弦更张,给中国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
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首先折射出日本面对美国可能的战略收缩调整时的焦虑。自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以来,其战略收缩的倾向正重塑着亚太安全格局。尤其是近期中美阶段性缓和、特朗普抛出G2论之后,日本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感受到了极大危机。
众所周知,日本一直依靠日美同盟作为其安全保障的基础,一旦面对美国可能出现的战略收缩,习惯于依赖美国庇护的日本便表现出明显的不适与焦虑。高市早苗的相关言论,正是这种心态的映射。
事实上,在当前日美同盟处于协调期的背景下,日本将巩固同盟关系作为其外交战略的首要目标。
为此,高市早苗在满足特朗普针对关税和对美巨额投资要求的同时,通过展现对华强硬姿态,以延缓美国的收缩节奏,从而将美国更紧地绑定在亚太前沿。这也反映出日本长期生存在被美国抛弃的恐惧中,当恐惧迫近时,其各种挣扎挣脱的极端表现就如同动物的应激反应或行为本能。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日本美军横须贺基地,特朗普与高市早苗一同前往驻日美军横须贺基地,并登上美军的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图源:IC photo
而从美国角度看,尽管中美关系出现阶段性缓和,但仍维持着斗而不破的平衡。在此情况下,美国同样需要盟友主动站出来刷足存在感,持续对中国施加压力,而日本正试图扮演这一角色,以填补缓和阶段美国对华施压的真空期。
高市早苗的言论不仅是迎合美国的现实需要,也是日本右翼势力长期酝酿的一次危险试探。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高市的目的“恐怕是煽动危机,进而为增强军事力量找借口”。

事实上,高市政权试图对日本战后安保政策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整。据透露,高市正探讨在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时,对“无核三原则”中不引进核武器的原则进行修改。这将意味着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根本转变。
此外,日本在经济层面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机。
二战后,日本工业在美国扶持下迅速崛起,但近些年,随着中国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高科技产业突飞猛进,日本在汽车制造等传统优势领域被中国赶超,遭受沉重打击。以美元计价的日本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水平30年停滞不前,全球经济占比从巅峰时期的18%萎缩至不足4%,曾经引以为傲的日本制造正在多个领域面临中国的激烈竞争。

图源:IC photo
更为严峻的是,日本经济长期依赖出口产业和国内消费市场驱动的既有增长模式,对内面临人口萎缩和劳动力短缺等危机,对外面临新兴经济体崛起带来的竞争压力。经济领域的失利,促使日本右翼势力试图通过地缘政治冒险来转移矛盾。
同时也要看到,在美联储持续降息、停止缩表并可能再度扩表的背景下,美国不希望宽松的流动性间接利好中国。因此,在中国周边制造动荡,尤其是推动日本在台海、菲律宾在南海等问题上制造摩擦,有助于阻止国际资本流向中国。
地缘动荡与资本流动之间存在深层联动,高市政权甘愿充当金融暗战的马前卒,试图通过渲染地区紧张,影响国际资本在东亚的配置决策。通过展示强硬立场、制造风险溢价,日本企图配合美国在金融层面延缓资本流入中国,也为自身经济结构调整争取时间。
毫无疑问,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和底线。任何试图插手和阻挠中国统一大业的图谋,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实质是日本在安全、经济、金融等多重困境下的一次危险尝试。然而,这种冒险行为非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正将日本推向更加危险的边缘。
统筹丨胡 文
作者丨郑创彬
编辑丨梁 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