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专稿 | 深圳电影行业的精品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战迪

11-10 16:09

摘要

深圳以繁荣的经济、开放的氛围和多元的文化,为电影行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土壤。

深圳电影行业成绩令人瞩目

深圳以繁荣的经济、开放的氛围和多元的文化,为电影行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土壤。近年来,深圳电影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成为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更吸引了无数国内外观众的瞩目。众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在这里诞生,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盛宴和深刻的文化体验。比如,入选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影”巡展、“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国家影像典藏工程的《滚烫年华》;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特区精神三部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营救飞虎》等等。影片《营救飞虎》、周星驰导演的女足题材作品《E计划》和张艺谋导演的国安题材作品《惊蛰无声》,均在深圳取景拍摄。此外,深圳的电影制作团队凭借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专业的制作能力,打造出《邓小平小道》《奇迹·笨小孩》等高质量、高水平电影作品,两部作品均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熊出没·逆转时空》则以20.06亿元的票房佳绩,位列国产片2024年度票房榜第五名。

在发行和放映环节,深圳电影产业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深圳电影发行公司通过与各大院线、电视台等合作,将优秀电影作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深圳电影院线也不断拓展,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观影体验。其中,深圳CINESKY新天影院以卓越表现,荣登2024年全国影城票房榜第四位;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IMAX万象天地店)和CGV影城(壹方城IMAX店)分别位列第五位和第十位。

深圳电影企业和人才紧跟时代潮流,把握观众需求,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灵感。同时,深圳吸引众多电影人才和资本汇聚于此,涵盖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多个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影产业生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推动深圳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

深圳电影行业存在的问题

产业链与人才结构亟待优化调整。目前,深圳拥有超过16000家的电影相关企业,从业人数也在持续增加。尽管数量众多,这些企业在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分布却不均衡。在发行环节,深圳的电影产业更多地依赖于外部资源和渠道,缺乏足够的自主性和掌控力。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不仅限制了深圳电影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影响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表现和影响力。此外,尽管制作技术方向的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在内容创新等关键方向上的人才却相对短缺。

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与传播挑战。深圳在建构既能满足中国观众精神需求,又能为全球观众带来价值共享的电影文化“通用体系”方面有所欠缺。在跨文化交流和全球电影市场的竞争中,深圳电影产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同时,需要打造更有影响力的影视文化活动。

地域优势未充分释放,电影产业融合亟待加强。首先,深圳的创新氛围和科技实力在电影行业的应用和创新方面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探索新的制作技术和叙事方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次,深圳多元的文化背景并未在电影产业上有着显著体现,深圳电影产业在推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方面也有待加强。再次,深圳的投资环境优势在电影产业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对深圳电影行业的发展建议

(一)发展规模化影视制作基地,打造“影视文化创意走廊”。目前,深圳各区影视文化产业的建设卓有成效。如较场尾、甘坑客家小镇、杨梅坑等都吸引影视制作公司前往拍摄。其中,电影《美人鱼》的取景地杨梅坑最为知名。此外,“宝安军团”影视作品逐渐崭露头角。宝安定军山电影科技产业园围绕“技术+标准+产业”定位,已打造成集科研支撑、影视内容制作、内容发行、终端放映、商业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运营及建设的数字电影产业基地。未来,深圳各区影视文化产业如果能打通产业链前、中、后端的区隔,实现影视产业的跨区合作,将大幅提升深圳影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引领创新潮流,深化与新兴技术融合新路径。首先,优化数据流转利用,提升产业运行效率。将数据流作为核心生产要素,构建多层次价值转化机制。数据流不仅是连接产业链各环节的关键纽带,更能通过智能分析精准识别观众需求,并将其有效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AI技术推动电影创作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据支撑+创意激发”相结合的模式,在剧本策划等关键环节提供智能辅助。同时,显著提升电影营销精准化水平,使营销策略能够依据实时数据反馈进行动态调整。其次,构建高效资金流体系,增强产业融资能力。AI技术有效促进电影生产成本优化与资本吸引力提升。通过算法应用显著压缩特效制作周期,实现制作成本结构性下降。利用深度学习构建的风险评估系统,可精准预测投资回报(ROI),提高中小成本电影项目的融资成功率。这一资本流动模式的转变,为具有创新潜力但处于产业链薄弱环节的制作团队提供了发展机遇。此外,基于智能合约的制片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资金流向透明化管理,推动产业资源配置权力结构由内容主导,逐步转向技术与内容协同共生的新形态。最后,拓展文化影响力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能力。AI技术为电影文化影响力的全球化传播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通过突破语言障碍,显著降低译制成本并增强文化符号的适应性,改变了文化输出的方式与效能。AI驱动的智能监测系统,整合分析全球社交媒体、影评平台等多源数据,构建起文化影响力的实时评估体系。在AI技术支持下,深圳电影行业将在全球文化产业生态中的角色实现从参与者到共建者的重大转变。

(三)优化产业链与人才结构,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制片环节,政府可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计划,为具有创新性和市场潜力的电影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还可以建立剧本创作和评审机制,鼓励电影创作人才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原创作品。同时,推动与国内外优秀制片团队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制作技术和经验,提升深圳电影的制作水平。其次,在发行环节,要鼓励电影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与国内外各大影院、网络平台等建立合作关系,扩大作品的发行渠道和影响力。再次,在放映环节,加大对影院建设的投入、改善观影设施、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同时,鼓励举办电影文化活动,如电影节、电影论坛等,以增强观众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培养观众的观影兴趣和热情。然后,通过人才培养计划、资助培训班、实践项目等方式,提升电影创作人才、制作人才和营销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推出人才引进政策,为国内外优秀人才提供优惠待遇和良好发展环境,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来深圳从事电影行业工作。最后,支持金融机构为电影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纾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建立电影产业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分析、项目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帮助电影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四)利用大湾区区位优势,打造电影产业新高地。港澳地区的影视娱乐产业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深圳电影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其完备的行业人才队伍、成熟的技术团队、健全的市场运作机制、国际化的营销能力,都将给未来深圳影视产业的建设带来强大的智力支持。既往港澳影视人力资源的北上往往是以北京、上海为目的地,但随着深圳城市建设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其将会成为越来越多港澳影视产业专业人才和企业的创业地选择。近年来,福田区的T-PARK深港影视创意园、宝安区的定军山电影科技产业园等影视产业园区,都陆续吸纳了许多来自香港的电影人才团队。深圳筑巢引凤的力度逐渐加大,将会逐渐成为联通港澳的影视产业共创中心。

(五)讲好“深圳故事”,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双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深圳城市特色、讲好“深圳故事”、构建兼容并包的国际化城市形象,已然成为深圳发展中的文化使命。在影视产业的原创内容端建设中,需要从城市形象元素、整体形象生成、全球传播策略、机构媒体与自媒体融合创新等五方面出发,充分激发深圳本土作家群和编导群的创作积极性,全息化、立体化探索深圳城市形象传播的突围方案。【本文是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为SZ2024B030)阶段性成果。】

(本文作者:战迪,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天伯,深圳大学2024级新闻传播学博士研究生)

来源: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