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时隔十年再度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面向“十五五”,深圳应如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定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的总体要求,是对当前城市发展阶段的精准把控,“深圳需深刻贯彻会议精神,参照《意见》细化落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内涵式发展契合城市发展规律
根据公开数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从国际经验和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率30%至70%一般被认为是城镇化快速发展区间。由此,我国已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此次会议和《意见》都明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在我国已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中后期、‘大城市病’频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城市内涵式发展成为核心战略取向,是我们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对过往外延式发展模式的主动扬弃。”刘祥说。
什么样的发展是内涵式发展?刘祥认为,内涵式发展聚焦于优化空间布局,如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避免盲目 “摊大饼”,提升存量空间效益,以缓解职住失衡等问题;在经济上强调创新驱动,摆脱对传统要素投入的依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注重提升治理水平,保障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居民幸福感。“这一战略取向契合城市发展规律,顺应经济发展阶段转变需求,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锚定方向。”刘祥表示。
深圳在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是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意见》明确,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在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新引领、开放示范和产业协同带动等方面。”刘祥表示,深圳是我国重要的创新高地、开放门户,产业体系完备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优势突出。在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中,深圳应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吸引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汇聚;在规则对接、制度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开放经验,推动城市间开放合作向纵深发展;通过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在深圳都市圈乃至大湾区范围内,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体系,提升整个城市体系的产业竞争力。
对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建设,刘祥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大湾区层面要打造跨江发展轴,促进大湾区东西两岸要素高效流动,在深圳都市圈内则统筹轨道建设,缩短城市间时空距离,为产业协同、人口流动创造条件。二是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框架下,加强与香港、广州等地科研资源共享,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深圳都市圈,以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为核心,成立科学联盟,促进深莞两地人才、科研资源及公共服务设施高效衔接。三是促进产业协同布局,依据各地产业基础,明确产业定位,形成差异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四是大力推动“飞地经济”发展,探索“正向飞地”与“反向飞地”相结合,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共同打造高效、韧性、安全的产业供应链体系。
努力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中走在前、作示范
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于城市建设目标的表述更加丰富全面,提出要“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深圳在“十五五”规划中应注意哪些方面,更好落实新部署新要求、更好满足市民群众新期待?刘祥提出了四方面建议。
在科学推进城市更新方面,刘祥认为,深圳应转向以存量空间优化和价值提升为核心的有机更新。要注重科学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推进拆除重建、综合整治和功能提升等多模式更新,严格保护历史风貌,强化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与绿色低碳理念融合,“通过高质量更新推动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增强城市韧性、活力与宜居性,努力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中走在前、作示范。”
在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刘祥建议深圳用好综合改革试点赋予的自主权,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领域持续创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例如,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人才落户、创业扶持政策,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汇聚。
“‘十五五’规划也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转型。”刘祥认为,除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还要在产业领域实施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行动,推广绿色低碳先进工艺技术装备,严格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动产业绿色升级。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建设更多绿色建筑,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刘祥还建议,未来规划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在公共服务方面,持续优化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均衡性;加强城市安全管理,提升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的能力,增强城市韧性,打造安全、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环境。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