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中秋论月之历史钩沉

奔赴新闻

10-06 15:30

摘要

因为月亮,中国人才有赏月,继而才有月饼。

图源:图虫创意

一个与月饼相关的著名传说是,元朝末年,汉人准备起来反抗,主事者有张士诚、刘伯温、刘福通等多种说法,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的情节——因为蒙古保长监视严密,汉人既不能聚会宣告,又不能派人逐家传递消息,无法约定同一时刻举事。怎么办?

主事者想到了一个办法,请蒙古保长准许汉人在中秋那天向亲友赠送一种圆形甜饼,以便汉人为大汗祈福。蒙古保长允许了,因为这种食品在当时非常普通也非常流行,根本没有料到汉人在饼中夹带了“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此消息如鱼入大海,悄无声息地传播,大家如约举事,大元朝自此开始坍塌。我相信这个传说里有真实的成分。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元朝一定会选择将这种食物给禁了。

蒙古人灭宋建元,是野蛮对文明的一种征服。元朝将国内的平民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像我这样的人,出生在湖南,而今生活在广东,无疑属于最低等级之列。

成吉思汗曾规定,如果杀死了蒙古人,必须要偿命。而杀死了色目人的话,要赔偿一定数量的黄金;但是如果杀了一个汉人的话,只要赔偿一头驴的钱就行。驴是北方常见的牲口,我据此分析这是北方汉人的价格,南蛮的价格会更低。

另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是,汉人村里新媳妇的头一夜一定要给蒙古保长,是谓初夜权。这个当然无从考证,但是,在元朝,如果老百姓没有当官或者上学,不能有自己的名字,只能用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这一点倒有大量史料实证。

比如,出身底层的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其高祖叫做朱百六,曾祖叫做朱四九,祖父叫做朱初一,而他的父亲叫做朱五四。我所知的一支李氏宗族元末自江西迁湖南,族谱上有五郎、六郎、十一郎之类的名字,也许同样与此相关。

一个靠杀戮起家的连他人取名权利都要剥夺的王朝,可想而知有多么粗鲁与颟顸。

此外,元朝还规定不允许汉人聚集在一起议事,汉人每二十家被编成一甲,由蒙古人做甲主。甲主的所有花销都要这二十户汉人承担。晚上一更三点之后禁止出行、点灯、活动。也就是说,如果那时汉人有电话以及微信等社交媒体的话,其一举一动皆处在严密监视之下。

另有一种传言,为了防止民众造反,元朝规定只能几家合用一把菜刀。这种说法也许略显夸张,但元朝在这方面进行严密防范是不容置疑的。元顺帝时规定,凡是家中有兵刃的,差的销毁,好的上缴政府,供蒙古人、色目人使用。如私藏不缴,一经查实,立即处死。

不仅如此,元朝还不允许汉人、南人学习武艺,目的是让其变为手无寸铁、手无缚鸡之力的顺民。好吧,顺民就顺民,老百姓但凡有活路,是愿意岁月静好的。可是元朝才不管这么多,相对于宋代的农耕文化和工商文明,落后的游牧文化缺少人性的温度,追逐起利益来有一种天然的野蛮冲动。

比如,蒙古贵族想要得到汉人的田地,无需用钱租买,只需将原主人赶走就行。赶走了汉人,就让田地荒芜,生出野草,以利放牧,时人记载说:“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孳畜。”

中原儒家文化推崇的礼让、仁义、宽恕、自省、善良,在粗鄙的、马背上得天下的元代被挤压得支离破碎。相较于人口的减少,元朝对历史的另一种伤害是造成了文化的荒漠化。

但在历史的大趋势面前,又能如何?一只小小的月饼,就打垮了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无比强壮的朝代。

图源:图虫创意。

所谓百密一疏,元朝没有想到,不起眼的月饼会充当信使的角色,它就像那个时代的互联网甚至是区块链技术,秘密潜行,无法为元朝破译。它是一只英雄的月饼,在历史的坐标中,没有哪种食物能够高过它。

有了它,即使是十户一把菜刀,即使禁止百姓交头结耳,即使是严密的保甲制,微弱的反抗力量依旧会汇集成洪流,向禁锢他们的堤坝发起冲击——如你所知,那样的堤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固,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一个王朝。

如果没有月饼,历史会呈现不同的走向,也不会有我此时此刻写下这样的文字。所以,在这里,我要向历史深处的一只月饼致敬——尽管,它在完成使命后,很快由英雄主义切换成消费主义,尤其是今天,过度商业化的月饼已成了这个过度商业化的社会的一个隐喻。

来源:察理思特

统筹:胡文

作者:李跃

编辑:周佳雯

校审:吴俊霞、周浩桦、施冰冰

转载请注明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