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超“东京–横滨”,“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为何能够成为全球创新榜首?

察理思特

09-12 00:09

摘要

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首次成为全球创新集群榜首。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首位。(图片来源:WIPO)

一个新指标
重塑全球科技集群排行格局
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创立于2007年,每年对世界各国和经济体的顶层创新能力进行排名。该指数被认为是深入了解国家创新能力的有效工具,并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决策的基石。其中,创新集群(GII Global Innovation Clusters)是指汇聚发明家、科研人员和风险资本活动,推动变革性创新诞生最具活力的地区。

今年在《全球创新指数》集群研究中,除了分析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和已发表科研论文的作者所属机构两个指标来确定世界领先科技活动的各个聚集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还新增了风险投资(VC)交易活动指标,重点关注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所在地。

相较于原有指标更侧重于衡量创新科研论文和专利成果产出,新增指标更关注集群地的创新转化和商业化能力。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看来,风险投资交易活动能有效衡量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初创企业,并最终形成市场新产品与服务。

这一指标的加入,也改变了往年榜单的排名格局——“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登顶榜首,“圣何塞–旧金山”集群上升3位至第三名。


2025年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图片来源:WIPO)

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榜单前15名规模排名中可以看到,“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科研论文发表量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两个指标的得分均高于“东京–横滨”集群。


2025年世界百强创新集群前15名规模排名。(图片来源:WIPO)

2020年之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统计的是“深圳–香港”集群,2020年加入了广州,作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加入指数排名。此前,“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已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二。今年的排行榜新增了风险投资交易活跃度作为评估指标,由此带来的排名上升也表明,“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不仅在专利和论文的成果上表现优异,更在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一体及资本市场支持等方面获得了国际认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

“创新集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在推动创新从‘想法’走向‘市场’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夯实和强化作用。今年全球创新指数集群研究纳入风险投资交易活动指标,重新校准了我们对创新力的认知,而新的排名也清晰地展示出了哪些集群正将科研转化为经济效益。”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
强在哪儿?

今年的榜单中,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分布于33个经济体,中国连续三年集群数量保持领先(24个),以圳–香港–广州”(全球排名第一)为首,其次是北京(第四位)、“上海–苏州”(第六位)。其他的经济体依次是美国(22个)、德国(7个),印度和英国(各4个),以及加拿大、日本和韩国(各3个)。

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分布。(图片来源:WIPO统计数据库,2025年5月)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排名前十的创新集群贡献了全球40%的专利申请量、16%的科研论文出版量以及35%的风险资本交易量。科研论文发表量前三的集群分别为北京(占全球总量4%)、“上海–苏州”(2.5%)、“深圳–香港–广州”(2.4%)。PCT专利申请量前三的集群分别是“东京–横滨”(10.3%)、“深圳–香港–广州”(9%)、首尔(5.4%)

针对“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的统计数据显示

  • 过去五年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专利申请的密度为每百万人2292件

  • 刊载在科研期刊文章的密度为每百万人3775篇

  • 风险投资活动的密度为每百万人135起

  • 华为、OPPO中兴三家企业的专利申请总量占到了整个集群的38%

  • 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共同发表的期刊文章则占据了总数的25%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简报(图片来源:WIPO)

政策层面的开放进一步释放了地区协同效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构建顶层设计,地方政府通过百亿级科创基金、产学研合作计划及跨境数据流动试点等举措破除制度壁垒,实现了创新要素的跨境高效配置。深港穗三地“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金融支持”的全链条创新模式,不仅推动量级增长,更实现创新质量的跨越,为全球城市群协同创新提供了范式参考。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文章称,

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集群排行榜名列前茅,一方面印证其在推动创科上所取得“量”的成果:专利申请量、论文数量和创科创投的活跃程度客观地说明了大湾区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以上这些要素也反映了大湾区卓越的高等教育和研发水平,国际人才汇聚和资本市场对人才和项目的支持,是对这个地区“质”的认可。

统筹丨胡文

采写丨刘惠敏

编辑丨周玥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