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
“投诉鲁迅墙画女子称并非针对鲁迅”
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8月28日晚
投诉绍兴鲁迅纪念馆
鲁迅夹烟墙画的当事人孙女士
在微博发布长文回应事件
并为占用公共资源空间致歉
孙女士称,会投诉鲁迅夹烟墙画是因为“这里是真的有好多人在墙前打卡陪一根,学点烟,被迫闻二手烟毒气,而周围都是孩子,如果没有这样,我可能也不会建议”,并称“希望以后鲁迅墙画前,不要再有人吸烟、学点烟”。
评论中有网友认为她的底层逻辑出现了偏差,是典型的“我解决不了吸烟,所以我选择解决掉鲁迅”,对此孙女士回应“我对鲁迅没有针对性,这画是任何一个别的人,我都会建议换”。
评论截图。
此前,因孙女士在社交媒体发帖称,“鲁迅故里景墙使用鲁迅吸烟画面,系误导青少年,要求更换”,并投诉到浙里办,引发网友热议。
引发投诉的墙画。图源:绍兴鲁迅纪念馆
8月25日晚,绍兴鲁迅纪念馆正式回应,“鲁迅故里景区始终坚持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不轻易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
南方+评论员:鲁迅能不能夹烟
一场关于“谁投诉谁有理”的重新审视
孙女士试图通过投诉,抹灭鲁迅先生抽烟这一“污点”及其“不良影响”,“修饰美化”之举少了对史实的尊重。其中隐含的不恰当的主观评价,更是忽视了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差异,犯了以今律古错误。
鲁迅纪念馆网红墙画遭到游客投诉。
南方+评论员表示,动辄以“误导青少年”为借口抵制这抵制那,既矮化了青少年,将其当成了毫无分辨能力的“来者不拒”的容器,也高估了一面墙画的影响力:鲜有人因一幅画开始抽烟,也鲜有人会因一幅画更换而停止抽烟。
更何况,许多人看到这面墙画以及相关图片,关注点不在于抽烟,而是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形象、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也正因此,近年来,人们控烟意识不断增强,鲁迅抽烟相关图片却能获得较高宽容度。
舆论场上,反对更换墙画者居多。8月25日,绍兴文旅回应,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大家一致要求不需要修改,文旅局会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做出决策,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投诉而盲目更换。
支持者与反对者的交锋,不失为一次交流探讨,有关部门的定力与回应,也释放了不是“谁投诉谁有理”的态度,能够减少哗众取宠之辈,避免公共资源浪费。
没有造成实际影响且是非分明、情节简单的事,热度很快会过去。然而,“一言不合就投诉”的不良风气影响深远,值得警惕。
以此事为例,孙女士自称是控烟志愿者,之所以投诉鲁迅夹烟墙画,是因为看到了一个帖子:“当时社交平台推给了我一篇在鲁迅吸烟版画前,女生双手交叉的禁烟图,我才知道有这么大一幅室外广告版吸烟图。”
从一个禁烟帖出发,断言墙画会“对青少年的行为规范有不良影响”,这样的思维跳跃是怎么完成的?公民有意见当然可以投诉,但用情绪替代理性的轻率投诉,不仅缺乏建设性,还会加重行政负担,导致合理诉求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这般“不良影响”又该怎么算?
心理学中有个孕妇效应,说的是当一个人怀孕后,就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不是因为孕妇凭空增多了,只是由于当事人将注意力放在了孕妇身上,所以感知到了更多孕妇。孙女士投诉鲁迅夹烟墙画诱导室外聚集抽烟,与其经常关注公共场所禁烟话题的经历是否有关,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领域,可能会混淆个别现象与普遍现象。合理投诉与轻率投诉的区别就在于,能否意识到并主动克服自我视角陷阱和认知偏差,发出更为理性、客观的声音,有效促进现实改善。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回复【南方读+】阅读更多深度原创
回复【找工作】掌握最新求职资讯
回复【+音】有声夜读,和你谈心
回复【天气】查询所在地实时天气情况
回复【报料】进入小南报料小程序
News
南方精选
News
视频精选
来源 | 综合扬子晚报、南方+客户端(评论员 维辰)、上游新闻
编辑 | 毛帅楠
校对 | 胡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