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部曲② | 一座“咏敢”的城市

察理思特

08-26 08:57

摘要

一个“敢”字,是深圳的天然基因。

正如深圳城市形象片中,那个一直怀揣梦想长大后的大男孩,从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上向前奋力一跃,恰是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最具冲击力的写照。

小平同志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这是时代赋予深圳经济特区的使命所决定的。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就是为了打破旧有体制对于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束缚。没有一股毅然决然的决绝,就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干不了大的事业。深南中路边的著名雕塑《闯》,一个巨人用双手推断大门的瞬间再现了这种精神和形象。

图源:IC Photo

这里,不妨重温那些著名的历史桥段。

1979年8月,蛇口工业区首项工程蛇口港开工,为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四航局工程处决定从当年10月开始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即完成每天55车定额,每车奖2分钱,超额每车奖4分钱。工人们由此干劲大增,甚至每天可领奖金4.14元。1980年4月,这个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被上级勒令停止,理由是为了“纠正滥发奖金的偏向”。袁庚拍案而起,他请来新华社记者写内参告“御状”。仅隔一天,蛇口的工地上就恢复了定额超产奖。这之后,国内逐渐实行了工资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办法,一举打破“铁饭碗”。这就是4分钱惊动中南海的故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如今已经成为共识的口号,是袁庚在1981年3月提出的,从而第一次让时间、金钱、效率等这些仿佛专属“资产阶级”话语体系的名词进入了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这一次,可谓石破天惊。

这一切不能脱离这样的背景:1979年,北京新机场大楼壁画《泼水节——生命赞歌》,出现的全裸女性画像,当年有人恨不得把画家袁运生直接送进秦城监狱;上海电视台播出的一则瑞士雷达表广告,遭到众多批评,其中最严厉的是被指责“出卖主权”;同一年5月,复刊不久的《大众电影》杂志封底上,刊登了英国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男女主角的接吻剧照,被诸多读者严重抗议。

因此,蛇口这句口号很快成为“姓社姓资”争论的焦点。以至于,这幅标语牌多次在蛇口工业区竖起,又被拆下。袁庚后来说:“写这标语时,我是准备‘戴帽子’的。”直到1984年1月,邓小平在深圳肯定了这个口号,争论才渐渐平息下去。

在今天看来,这只是道出了一种常识,但在那禁锢已久的封闭时代,却可谓大逆不道。当年改革所面对的,绝不只是物质短缺、资金困难,更有观念的缠斗。正所谓“不是猛龙不过江”,没有一股敢闯的精气神,无论蛇口,还是深圳,都不可能在层层重围杀将出来。而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嘱咐和重托,一代代闯荡深圳的创业者们都没有忘记。

仅仅在蛇口,孕育了一大批世界级企业:中国平安、中集集团、金蝶软件以及南海油脂等,每一家企业的背后,都有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生动案例。而在整个深圳,这已经成为一种企业家精神乃至城市精神。

图源:IC Photo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以2.1万元创业,从代理香港交换机起家,毅然投入自主研发,并且力排众议,押注通信核心技术,对着一个“城墙口”猛轰。2019年起,面临美国技术封锁与制裁,华为压力转化为动力,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为华为新一轮发展赢得空间。

1995年,王传福辞去体制内工作,借250万元创立比亚迪。2003年,在宣布造车时备受质疑,但他不为所动,坚持大手笔投入研发。2022月3月,果断宣布停产燃油车。如今,经过22年的奋斗,比亚迪已经站在世界新能源汽车之巅。

企业家们的励志榜样,是无穷无尽的。深圳经济特区的45年,正是因为无数企业家前赴后继,带动了深圳完成了一次次产业升级。正因为如此,深圳成为一座永远尊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城市——这就是“咏敢”之城。而在AI智能和机器人的新一轮城市比拼中,深圳的敢闯气质再一次展露无疑。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终如涓涓溪水,奔流向海,直至波澜壮阔、惊涛拍岸。

策划丨胡文

作者丨李跃

编辑丨周子灏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