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派新闻消息,有该校学生称,青岛大学的学生宿舍都没有空调。他还告诉记者,6日早晨,滢园宿舍内另有一名学生中暑被救护车送医治疗。
此外,一位招生办工作人员透露:“学校的宿管都是外包出去的,统一由物业管理,可能一栋楼两三个宿管这样轮流值班,包括宿舍楼里面,卫生打扫也都是物业来管”。
据招生办工作人员介绍,“学校往年是没有安装空调的,因为往年青岛这个时候其实没有那么热,可能一直没有安装空调,也是因为青岛真正热的时候,学生都已经放假回去了,但今年热得比较早。”这位招生办老师还表示,“因为现在暑假很热,今年暑假就都装空调了。而且我们(学校)今年是全部宿舍都打包票,说会安装空调的。”
7月7日,青岛大学发布情况说明:
2025年7月6日7时30分许,我校浮山校区一物业工作人员在值班室被发现身体情况异常。学校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报警,同时通知家属。急救人员抵达现场确认该人员已不幸离世。经公安机关调查,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事件发生后,学校深感痛心和惋惜,立即成立工作专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并做好善后和家属安抚工作。
该校一名学生透露,因为高温天气,有学生热到夜间在超市蹭空调,还有不少学生选择组团外住,部分学生已搬往学校的图书馆过夜。
学生们在超市蹭空调。来源:视频截图
7月6日,记者联系青岛大学后勤管理处,工作人员答复称,学校并未因高温天气提前放假,“我接到的通知是现在没有,因为现在还没有考试呢,还有学生可能考试还没完成。”“宿舍今年暑假开始安装空调,现在应该是在施工中吧,有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施工了,过了暑假,应该就装了。”
工作人员表示教学楼里有空调,“现在我们能开的空调都开开了,你可以联系学生处或者校办问一下情况。”
7月6日下午,记者联系青岛大学总值班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办公室都装了的(空调),我们新楼都装着呢。宿舍那边,我们学校已经都招完标了,马上就装了。”
7月7日,烟台南山学院发布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为应对高温天气,学校已安排专项资金,启动线路改造和宿舍空调安装工程。同时,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开展防暑降温工作。
衷心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学校将进一步做好学生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很多人说今年热得早,这不是错觉。
气象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24日,我国已有7成以上省会、首府、直辖市迎来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且绝大多数为提前报到。
乌鲁木齐5月18日就早早迎来高温,较常年提前一个半月,西安、石家庄、银川、成都、重庆、合肥等地的首个高温日提前一个多月出现,太原、南宁、兰州、南昌等地偏早20天或以上,福州、济南、天津等地也比常年偏早超10天。
高温提前报到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对比1961至1990年和1991至2020年数据,后三十年,我国中东部大部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尤其是广西中南部、广东南部和东部、福建东部、浙江东部、江苏南部、安徽中部、湖南北部和东南部、重庆北部、四川东部、甘肃西部等地,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提前15天以上。
近三十年高温极值明显增多。
今年6月以来,我国高温天气不断,特别是四川盆地一带,高温日数之多、强度之强,历史同期罕见,高温纪录接连被打破。
6月17日,重庆潼南、北碚和四川合江、渠县、遂宁、阆中等地最高气温达40℃以上,都打破了当地6月最高气温纪录,均为首次在6月出现40℃以上的酷热天气。
国家气象站近60年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地区高温极值呈现出明显增多的趋势,尤其是近三十年格外明显。
为何近期南北方高温这么猛?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李宁介绍,北方的高温是受到了大陆高压脊的影响,高温日数偏多最明显的地区出现在新疆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等地;而南方的高温则集中在四川盆地一带,异常猛烈的原因主要是受伊朗高压东伸和大陆高压合并影响。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随着高空槽东移、东南沿海台风北上,副热带高压逐步东退,今明两天中东部的高温范围将会有所缩减。尽管高温减弱,但因为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不断,中东部闷热格局不会有明显改变。同时,夜间最低气温也仍然较高,闷热将会持续一整天。
8日夜间起,副热带高压又将加强西伸且位置偏北,10日前后,华北、东北甚至西北地区东部都将在其掌控之下,届时华北、东北等地高温闷热又将发展加强。
7日11时,广东全省气温已齐刷刷飙上30℃。
天气炎热
大家注意补水降温
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
必须外出时
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
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
做好防护
回复【南方读+】阅读更多深度原创
回复【找工作】掌握最新求职资讯
回复【+音】有声夜读,和你谈心
回复【天气】查询所在地实时天气情况
回复【报料】进入小南报料小程序
News
南方精选
“23名死亡人员领高龄津贴”最新回应
广东4名干部被查
News
视频精选
来源 | 综合烟台南山学院、观察者网、极目新闻、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青岛发布、青岛市气象台、中国天气网、广东天气
编辑 | 朱丹
校对 | 符如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