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万亿欲在美国沙漠中“复制”深圳?孙正义之于渔村蝶变的理解未免简单化了

察理思特

06-28 00:37

摘要

其核心蓝图直指深圳——这个汇聚了华为、腾讯、比亚迪等巨头的科技重镇,以完整产业链条和极致效率闻名于世

当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宣布要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中掷下万亿美元,意图“复制”中国深圳时,这一宏大构想本身就已构成对深圳模式最有力的褒奖。

▲当地时间2025年2月3日,日本东京,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参加一场500多家日本公司的聚会。图源:东方IC

这座即将迎来建立45周年的特区城市,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地理边界,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鲜明坐标。

孙正义的"水晶之地计划"并非凭空而来。其核心蓝图直指深圳——这个汇聚了华为、腾讯、比亚迪等巨头的科技重镇,以完整产业链条和极致效率闻名于世。

在深圳,一个硬件创意从设计到原型再到批量生产,可在数公里内完成,问题能在一天甚至几小时内解决。这种生态优势,正是孙正义试图在美国西南部复制的核心。然而,他面临的挑战却远非金钱可以解决:成熟供应商体系的缺失、工程师生态的断层、文化土壤的迥异,无不昭示着"复制深圳"的艰难程度。深圳45年积累的产业生态,岂是能从沙漠中凭空生长出来的?

深圳的全球影响力早已超越硬件制造。

▲图源:图虫创意。

当孙正义还在为"水晶之地"勾画蓝图时,深圳已连续发布四大行动计划,从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打造到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前瞻布局,展现出引领未来的战略雄心。

根据官方的计划,到2026年,深圳人工智能企业将超3000家,终端产业规模有望冲击万亿,具身智能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剑指千亿。

这种由"追赶"到"定义"的角色转变,正是特区45年发展的精神浓缩。

深圳的底气深植于其独特土壤:政策敏锐度、市场活力与移民文化的罕见融合。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拓荒口号,到今日"场景开放、算力普惠、生态健全"的人工智能战略,深圳始终在制度层面为创新铺路。这里诞生了全球1/3的消费级无人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电子产业链条,更催生着一众具身智能新锐力量。这种活力源于数百万追梦者的汇聚——他们既创造了华强北的元器件市场奇迹,也支撑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前沿探索。

在孙正义的豪赌与深圳的底气之间,一个深刻的城市哲学浮现:真正的创新高地不是金钱堆砌的产物,而是制度、人才、生态长期互动共生的复杂机体。

特区45年的历史证明,城市的伟大不在于被模仿,而在于它如何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并将其转化为改变世界的集体能量。

当亚利桑那沙漠中的推土机开始轰鸣,深圳的实验室里具身智能机器人正调试着新一代的肢体关节。两种豪赌在时代版图上遥相呼应:一边是资本力量对产业乌托邦的追寻,一边是城市基因对科技未来的从容书写。

▲图源:图虫创意。

深圳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奇迹并非由万亿美元在沙漠中瞬间铸就,而是在每一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城市制度建设里,在无数程序员、工程师和创业者的平凡坚持中点滴累积。这或许才是深圳给予世界最珍贵的启示——城市创新的终极力量,永远深植于那些敢于做梦、甘于奋斗的灵魂之中。

作者丨胡津玮

编辑丨梁煖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