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在广州召开。这是近年来广东围绕海洋经济,所召开的规格最高的一场会议。
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到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部署,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正式驶入快车道。
2023年1月省委书记黄坤明到珠海调研,要求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全面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近日省长王伟中到珠海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向海图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对广东为何如此重要?在新的发展节点上,如何进一步提质升级?这场会议已经给出答案。
为啥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在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从未如此重要。
从会议新闻通稿来看,对海洋连提4个“战略”,足见对经略海洋的高度重视:要牢牢把握战略地位,深刻认识海洋是大国崛起的战略方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基础。
广东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更要发挥海的优势、挖掘海的潜力,做好发展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近几年的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也着实让广东尝到了大甜头。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5,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一个个海洋牧场,扑通扑通像“饺子下水”,筑起广东的“蓝色粮仓”。向海洋要食物,这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大食物观”。
一座座巨型风机,在海天之间矗立起来,飞转的风车叶片,不仅是一道风景线,还吸纳了大自然的馈赠——风能,并通过风电机组转化为电能,通过电网照亮了千家万户。
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恩平油田群等项目建成投产,在南海东部油田新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油田,成功在荔湾4-1构造超深水海域钻获天然气井……
广东在深海“探宝”中实现“多点开花”,进一步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蓝色国土蕴含着无穷宝藏、无尽资源,挺进深蓝、逐梦蓝海,前景一片广阔!
广东凭啥建海洋强省?
无论是区位、还是自然条件,发展海洋经济,广东都是“天选之子”。看资源:海域面积41.93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二,大陆海岸线长4084.5千米,居全国首位,海岛1963个,数量为全国第三。
看区位:面朝南海,挨着港澳,通江达海,通过海洋可以连接世界。中国外贸第一大省诞生于此,也就不足为奇。
向海洋要发展,关键是比拼向远洋深海拓展的能力,这就离不开大型科考装备、深海钻井平台等大国重器,这背后又是重工业的“肌肉秀场”。
广东是制造大省,强大的制造能力毋庸置疑。近年来,一系列蓝色装备领域的大国重器频频在南海之滨亮相。
2024年11月17日,拥有最大11000米的钻深能力、我国自主设计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建成,并在广州正式入列。
在珠江口盆地海域,矗立着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刷新了作业水深、高度、重量等多项亚洲纪录,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成套关键技术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装备的升级,技术的爆发,底层逻辑是自主创新能力的跃升。
我们来看看这组数据:全省省级以上涉海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100个,2024年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19家、存量达804家,涉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3家(不含深圳企业),主要海洋领域专利公开数达1.76万件。
数据的背后,是广东向海图强、逐梦深蓝的雄心。
从2018年起,广东省财政累计安排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近20亿元。广东以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六大产业为抓手,大力推动海洋经济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接下来怎么干?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谋划好海洋经济的大发展,至关重要。
按照会议部署要求,接下来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海洋经济格局、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海洋经济发展支撑。
关于海洋经济格局,主要是从国土空间层面来进行布局,核心是要处理好陆地与海洋的关系、近海与远海的关系,以及全省各地如何因地制宜、有序发展、突出重点、有效联动。会议还特别提到“加快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腾飞”。
关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点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做强石化、船舶等优势临港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和未来产业,以及融合升级海洋服务。
关于海洋经济发展支撑,挺进深蓝,科技是关键。会议围绕兴海科技、现代海洋人才、兴海设施等作出系列部署。
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海洋经济,对务实的广东人来说,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化为实际行动的使命。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身处南海之滨的广东,也必将向海而强。
来源 | 南方+客户端
撰文 | 话题研究员 黄应来 黄叙浩 李凤祥
策划 | 纪蓓 丁晓然
编辑 | 毛帅楠
校对 | 罗健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听老党员讲党史!
7月你好,转机重庆,美好如“七”而至 洪崖洞,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以巴渝传统“吊脚楼”建筑形式为依托,有“中华悬崖城”“天空之城”之称。“游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玩不夜风情”…
剑道之如何避开对手的刀剑 李达源文 如何避开对手的刀剑? 第一,退到全部攻击范围之外,这样对手的刀剑就无法击中自己。 第二,闪避到对手刀剑轨迹攻击的左侧或者右侧。在对手攻击自己不到的情况下,自己是否还有余力再次攻击对手,这就是功夫的体现。 第三,在对手攻击自己不到的情况下,自己就会不断奔跑,或者移动,只是为了对手在短时间内不再有攻击到自己的状态。 在武士对决中,胜败只在一瞬间,所以,高手体现的功夫就在于如何躲避对手的攻击,高手体现的功夫也在于如何再次向对手发起攻击。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