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特朗普任命马斯克为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开启了他们的合作之旅。随后,马斯克领衔政府效率部按照治理公司的思维模式,对美国的官僚体系开展了一场查账曝光的雷霆行动。然而,让马斯克始料未及的是,对于已经患有帝国晚期综合征的美国而言,其运行逻辑与硅谷科技公司有着本质区别。随着政府效率部的查账行动逐渐向深水区推进,愈发遭到既得利益派的强烈反扑。尤其是当调查触及五角大楼、美联储的核心利益之时,改革的阻力骤然升级。最终,这场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对内改革只能草草收场。马斯克曾承诺节省2万亿美元的财政支出,最终仅兑现了1750亿美元。
理想化的改革推不动,现实中的生意还要继续经营。正当所有人都预期马斯克将全面回归生意场之际,特朗普强力推行的“大而美”减税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该法案不仅将给美国带来超过3万亿美元的新增财政赤字,还将电动车的减税优惠直接剔除。这对马斯克而言,无异于是双重背叛。不仅政府效率的改革被瞬间化为泡影,特斯拉的商业利益也同样遭受重创。理想与利益同时被践踏,点燃了马斯克内心的怒火。于是,一场美国政商两界的世纪骂战就此拉开。
图源:东方IC
复盘这场政治口水战,过程固然扣人心弦,但是美国对内改革为何难以推动,更加值得思考。
美国政府效率部的解散以及马斯克和特朗普的决裂,宣告了此轮内部改革的彻底失败。面对不断攀升的国家债务、无法化解的国内矛盾,美国必将转向国际转移危机,包括但不限于全面战略收缩、升级关税战、抽身俄乌冲突、加大对外收割,这些已不再是政策选项,而是迫不得已的必然之选。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风波既存在风险警示,也孕育着战略机遇。从风险角度看,美国对内改革难以奏效,在收割中国难以实施的情况下,必将加速收割盟友利益。近期,欧盟对美加征钢铝关税的抗议、日本对加征汽车关税的抵制,都预示着美国盟友体系的裂痕。美国的战略收缩将导致国际秩序的进一步混乱,给中国带来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中国既要警惕美国通过对外转嫁矛盾制造新的风险,也要在动荡中抓住合作机遇,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博弈的转折点,都是全球格局重塑的关键时刻。如何在乱局中把握主动,将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考验和机遇。
作者丨郑创彬
编辑丨蔡沐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