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今日启幕!

深圳政协

05-22 16:37

摘要

本届文博会为期5天,将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

    深圳政协 · 深圳新闻

5月22日上午10点,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正式拉开帷幕。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全市各区共设立52个分会场。本届文博会为期5天,将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前夕,各展厅正紧锣密鼓布展中。图为13号馆广东展区。深圳特区报记者 毕晗 摄

本届文博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举办的一次重要展会,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主办,广电总局轮值主办,深圳市政府承办。紧紧围绕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人工智能重塑展会,重点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不断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从“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跃迁

今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式启幕。深耕21载,文博会正奋力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迈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今年文博会规模再创新高,汇聚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更有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在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展会空间里,展会将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不断攀升的交易力与影响力,不仅见证了全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让文博会成为了观察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以文博会为引擎,深圳正加速建设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深圳样本”。

往届现场

以文博会为引擎

驱动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文化产业健康蓬勃发展,是繁荣文化事业、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城市文明稳步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深圳2003年正式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在全国较早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采取多方面举措,推动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1年来,文博会的举办与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同频共振。据统计,首届文博会举办时,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不到3%。此后直至2024年第二十届文博会举办的20年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平均20%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

在文博会产业集聚效应的引领下,各种文化新技术、新创意、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为深圳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借鉴。而深圳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发达的高新技术和活跃的产业资本,也为文博会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环境。一批批深圳本土优秀文化企业得以在文博会上展示最新的创意成果、文化产品和服务,于海内外范围内促成大量交易与合作,直接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持续彰显深圳在文化产业的新探索。

往届图片

在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的实践上,深圳从未懈怠。在政策支持方面,深圳打造了“1+1+N”的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通过原创研发资助、房租补贴、平台建设等多种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文体娱乐业发展,明确提出企业纳统奖励、培育引进优质企业、打造多元演艺空间等多条支持举措;完善体育产业支持政策,对高端体育赛事、高水平俱乐部、体育产业园区基地、新型体育业态和电竞领域给予大力扶持。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754家,实现营业收入12875.08亿元,占全省的51.5%、全国的9.1%;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6.1和5.5个百分点。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

深圳文化产业迈向“智造”新征程

文化润泽人心、科技点亮未来,文化与科技相生相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深圳的科技创新基因为文化产业注入强劲动能,放眼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让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

往届图片

深圳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依托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发展数字创意产业集群,打造“文化+科技”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硬核力和竞争力。2024年,以多媒体游戏动漫、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863.99亿元,同比增长12.2%,为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核支撑,也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夯实了坚固基础。

今年开年爆火的《哪吒2》中,由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参与制作的特效镜头,粒子量高达数亿,技术难度较前作提升3至5倍,彰显了深圳在影视工业链中的竞争力——一部国产电影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总能在各个环节找到深圳企业的身影:瑞云科技开发的云渲染技术,能同时调度上万台服务器进行协同工作;华强方特开发的瀑布制作流程自动化程序,将50台高性能工作站整合成解算集群,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当《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现象级文化IP持续“破圈”“出海”,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展现出的无限可能,已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变量。

这些文化产业领域的新鲜事、大发展,人们都能够从每一届文博会的会场上获得鲜活的感知,也因此让文博会不仅成为技术展示的舞台,更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据了解,本届文博会将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覆盖AI全场景应用,展出机器人导览、AI创作、元宇宙体验等前沿技术,科技感与未来感扑面而来。

此外,本届文博会携手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世界无人机大会,三展联动打造资源聚合平台,深度解码深圳作为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创新基因,领跑“天空之城”低空经济新赛道,让天下宾客在文博会感受“未来已来”,以丰富的创新成果,彰显深圳从“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的跃迁。

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打造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

文化是一个城市独特的印记,也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当前,深圳正着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塑造与深圳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形象。围绕建设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等目标,深圳加快推动重大文体设施和旅游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布局文体旅游新兴业态,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一直以来,深圳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在产业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创意引领和科技支撑,逐步培育起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高端印刷、黄金珠宝、文化会展等多个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行业,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作为国内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深圳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等行业在国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占全国较大市场份额;动漫和游戏业起步早,发展快,涌现腾讯、华强动漫等多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文化旅游业引领国内潮流,华侨城、华强方特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黄金珠宝业集聚效用强,深圳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黄金珠宝生产基地。

此外,更加亮眼的“城市文化菜单”、更高品质的城市文化空间、更具竞争力的文体旅游产业,也在为深圳人带来沉甸甸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今年5至7月文博会艺术季举办期间,恰逢文旅消费旺季,文博会艺术季积极推动文旅消费“梦幻联动”,以演艺精品串联文旅消费场景,激发城市消费活力,通过“票根经济”创新联动文旅产业,特别推出“观演+住宿+景点”组合优惠“一票通享”活动,凭演出门票可享酒店专属优惠及景区畅游权益,且每场重磅演出均有100元及以下惠民票,让市民享受到切实可感的丰厚福利。本届文博会举行期间,“Amazing Shenzhen”全球旅游计划同步启动“深圳夏日奇遇”暑期特别企划,创新推出“艺术季+文博会+暑期游”多维联动。当“艺术观赏与城市探索”双线并行、诗与远方深度融合,打造更具艺术性、多元化、国际范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努力为深圳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更积极的发展动能、增添更靓丽的艺术底色。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深圳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旅融合的创兴探索、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供给,给深圳带来了不竭的创造力,以文兴业、以文化城,成为推动深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独特力量。

图片来源:文旅深圳

激荡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澎湃浪潮

——热烈祝贺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

鹏城五月草木葱茏,山海连城鲜花盛开。今天,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如约而至,在这座活力澎湃的创新之城、文化绿洲开启一场璀璨盛宴。

本届文博会恰逢“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不仅是深圳文化创新发展史上一大盛事,更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耀眼篇章,必将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文化与科技共舞的时代乐章,在这里奏响。第二十一届文博会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与深圳的文化“双创”活力交相辉映。在文博会展馆内,在中华大地上,千年文脉邂逅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活化传统文化,区块链守护文化版权等,触摸历史的纹理,传递科技的温情,诠释着“文化+科技”的无限可能。从文博会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不只是单纯的历史积淀,而是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变得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肩负各方期待的文博会,为全国乃至全球文化产业探寻文化和科技融合之路提供了绝佳平台。

文明交流互鉴的精彩续篇,在这里谱写。文博会宛如横跨五洲四海的“文化金桥”、世界文明竞相绽放的“百花园”。文博会的舞台,从来都是开放包容的全球展台。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国际朋友圈再扩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全球合作机构数量、远方朋友带来的参展品类等创下历史之最。在文博会平台上,中华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牵动世界的目光,从而更好跨越国界、跨越语言,扬帆远航;世界各地分享各自的文化成果,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双向互动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不仅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力量。

文化产品服务的顺畅交易,在这里成就。文博会既有“吸睛度”,又有“含金量”。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重点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着力打造文化产品和服务超级交易平台、文化产业投融资超级服务平台、文化新技术新产品超级发布平台等“七个超级平台”,持续拓展文博会的功能和价值边界。文博会将文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将有力促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助推文化产品流通、文化企业增效、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壮大腾飞提供催化剂、助推器、加速器。

文化惠民润心的动人故事,在这里演绎。建设郁郁葱葱的精神家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一场场文化盛事的重要旨归。从首届文博会到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从一件件文化产品、一项项文化活动到一场场“脑力风暴”,始终不变的是对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关注与回应。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着力绽放文化之美,精心设计逛展路线,用心做好展会服务,定能让广大观众和八方来客畅享文化风韵,领略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无穷魅力。

预祝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圆满成功!

记者:焦子宇 张锐
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钱子钰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