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如约而至。
对于一个只有40多年历史的城市,每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都显得分外珍重。
此刻,深圳与深圳人,都满怀期待,与过去作别,与未来相遇。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2022,你,在期待什么?
▲深圳的绿道与大海/Srewart Edward 摄
如果未曾亲身经历,那便不能“读懂”深圳。
深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藏”城市。
在深圳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000+个公园,有2400+公里的绿道网格,高楼、山川、海洋、湖泊、森林一应俱全。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城景交融的深圳前海
似乎,对于深圳的探索,可以永无止尽,亦或者说,拥有无限可能。
▲矗立在沙头角海边的灯塔图书馆
▲深圳的绿道与山野/JuniperPhoton 摄
说来也怪,这里的图书馆可以在闹市,也可以在海边,甚至可以24小时开放;这里,钢铁森林与真实的森林,可能近在咫尺;这里,你会感慨都市的繁华,转眼,又被浪漫的粉红晚霞所吸引……
你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不一样的深圳。
▲深圳的街头/Joshua Fernandez 摄
有人问,深圳的方言是什么?
对于一个不了解深圳的人来说,第一个跳进脑子里的答案可能是“粤语”。那么,恭喜你回答错误。
事实上,毫不夸张地说,你在深圳街头,可以听到任何一种方言。所以,大部分人都说普通话。
▲深圳街头的年轻人/Joshua Fernandez 摄
多样的人口结构带来了多元的文化,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怀揣理想,在同一个城市中相知相遇。
从这座城市诞生的那一刻起,包容、不排外的基因便已种下。
▲俯瞰城市的年轻人/Denys Nevozhai 摄
于是,你可以没有负担,用喜欢的方式“舒展”自己。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是喜悦还是emo,都遵从自己的内心。
多样+多元,这样的搭配,足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满怀期待。
U1S1,深圳的“保护欲”,让人对城市的期待值直接拉满!
对深圳人“霸道”式呵护背后,隐藏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温柔。
▲雨夜的 " 移动帐篷 " 来回移动,
分批护送在场居民群众,往返入口和核酸检测现场
如今,时间的指针指向2022,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我们也早已习惯戴着口罩生活。
▲“一起苗苗苗苗苗”标语
两年来,我们历经感动,倍受震撼。用测温枪测温,成为防疫人员的肌肉记忆;无数医务人员冲锋在战疫一线,为我们负重前行;移动的暖心帐篷,是雨夜里的“光”;“一起苗苗苗苗苗”的旋律,至今仍回荡耳边……
▲青年先锋队正在协助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疫情期间,深圳展现出新的“深圳速度”:只用16天,稳定控制阿尔法变异株本地传播;只用7天,成功阻断德尔塔变异株本地传播……
不吹不黑,你可以永远相信深圳。
▲深圳致力于从“一米高度看世界”/Minator Yang 摄
在深圳,每个人都值得被“呵护”,每个群体都不会被忽视。
这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乘坐公共交通。
这里,习惯从“一米高度看世界”,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为特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这里,率先就无障碍城市建设专门立法,全面创建无障碍城市,为残疾人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这里,设立个人破产法,为梦想兜底,帮助“诚实而不幸”的创业者走出泥淖。
……
▲步履匆匆的深圳人/@dayee 摄
日复一日,我们早已习惯被这座城市温柔以待。
也将自己的未来,嵌入城市的发展之中。
深圳立过哪些flag?
从排头兵、试验田到先行示范区,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从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12月8日,深圳港盐田港区扩容项目正式启动,
标志着深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40多年来,深圳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凭借着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立过的flag,也都成为了现实。
▲彩虹下的深圳,是浪漫之城/刘粤生 摄
如果只沉溺于过去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那便不是深圳;敢于将梦想变为现实,把未来变为现在,才是深圳style。
而今,深圳未来发展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根据深圳“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创新能级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城景交融的深圳南山区
简而言之,城市,终归是人的城市,深圳与深圳人,都要高质量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肩负着“以一城服务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2,在深圳,向未来!
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城市,遇见更好的中国!
--你对2022有何期待,评论区走起!--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策划/文案:钟旭辉
设计:李楚翘
编辑:江欣芷
校审:肖刚 黄淳 周锦春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