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2元能买上千张人脸照片,“刷脸”时代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读特评论员 庄媛
2020-10-27 23:47
收录于专题:特评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而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还不到10元。浏览商家的素材库,里面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满个人隐私内容的照片。

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坐高铁时“刷脸”进站……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今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脸”解决,不少绑定个人信息的系统往往也需要通过“刷脸”来验证身份。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有利于降低社会运行治理的成本,但同时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担忧。“刷脸”时代,我们的人脸信息真的安全吗?

有如此忧虑的公众不在少数。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不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事实上,“2元能买上千张人脸照片”这样令人心惊的新闻,也说明大伙儿并非杞人忧天。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不同于身份证号、消费记录等个人隐私信息,人脸数据作为高敏感的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一般来说将伴随着人的一生。这些数据在采集、传输、保存、使用以及第三方调用过程中,一旦被过度分析、滥用或窃取,将会对个人隐私权等权利构成侵害,给个人造成不可逆的损失,终身置于不确定风险之中。

人脸识别安全问题亟须得到重视。从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引发的舆情来看,无论是强制刷脸遭质疑,或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还是更为严重的信息泄露问题,都暴露了人脸识别技术缺乏更完善、更严格的制度管理和法规约束。因此,破除人脸识别领域的风险,法律法规要先行,并加快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指引,以严密的制度规范和强有力的执法来引导行业自律、强化数据安全管理。

而从市场和行业的角度看,人脸识别技术要不断升级,既要不断优化算法、强化训练和测试,也要构建从数据源头就开始生效的可信数据流转体系,从根源上确保数据的可信和安全。与此同时,人脸数据采集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在法律和行业规范下采集、使用、存储数据,不能随意滥用,更不能强制推行。

目前,涉及该问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前《网络安全法》及《民法典》亦有相关规定,相信随着相关行业规范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监管部门的依法打击和技术的不断升级,人脸识别技术会更加安全,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

见习编辑 王子烨

(作者:读特评论员 庄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