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环卫工人切实“减负”,首批智能环卫机器人亮相罗湖长岭社区地埋式垃圾转运站

​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叶彬
2020-10-26 19:36
摘要

在智能环卫机器人的帮助下,垃圾站清运全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大大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用科技创新关爱环卫工人, 为环卫工人切实“减负”,致敬深圳环卫四十年

在10月26日广东省第27届环卫工人节来临之际,首批两台智能环卫机器人亮相罗湖区长岭社区地埋式垃圾站。在智能环卫机器人的帮助下,垃圾站清运全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大大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用科技创新关爱环卫工人, 为环卫工人切实“减负”,致敬深圳环卫四十年。

读特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环卫清运车开进地埋式垃圾站,智能环卫机器人便开始了“重量级”的工作。常规的环卫清运车一车可以装载约10个660升垃圾桶,每个660升垃圾桶满载都有300公斤左右。传统方式是由环卫工人人工进行垃圾桶的装卸、倾倒和清洗,不仅工作量大,倾倒300公斤左右的垃圾也非常辛苦。现在由机器人来帮助他们分担这份“重担”,无疑是科技创新给环卫工人在节日送上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当环卫清运车停入指定位置、放下车上的挡板后,机器人自动前往清运车位置,将满载的660升垃圾桶从清运车上卸下,自动雷达规划行走路径路线,前往地埋站内的翻料器。

记者看到,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会对垃圾桶进行重量信息采集,翻料器在接收到垃圾桶后就开始自动翻料。翻料完成后,机器人自动取回垃圾桶送往清洗区,由环卫工人清洗完成后装车。

“智能环卫机器人在对清运车进出频次和垃圾桶重量识别记录后,能够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所在的垃圾站的运维和管理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和更合理的清运规划。”设备研发单位迈睿环境研发总监王晓斌介绍,地埋式垃圾站的数据会被记录在云物联管理平台,支持各节点数据收集、分析处理。

当日,在罗湖从事环卫工作近20年的环卫工人黄东阶表示,有了这个机器人上岗,环卫工人的工作更安全、更省力,也更环保了。“我们全家都是在罗湖工作的环卫工人,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智能环卫机器人亮相,是政府给环卫工人的一份大礼。”

记者进一步从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了解到,罗湖区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对垃圾站清运系统进行智慧化、无人化、物联化和远程化的全面升级,为城市提供从前端收集到清运中转的垃圾收储全场景智慧方案,通过先进的科技与理念,为建设城市智慧环卫助力。

编辑 刘春雨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叶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