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通讯员 杨晓霞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5周年。当天,深圳睦邻文学奖携手读者(深圳)传媒,以“《读者》与深圳生日有个约会”为主题,在深圳香蜜公园读者书房共同为深圳庆生。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奔赴深圳的故事、与《读者》结缘的经历,以及深圳文化对他们的滋养,内容精彩纷呈。本次活动既是睦邻文学奖文化惠民的线下活动,也是深圳生日茶会“十日谈”系列活动之一。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读者(深圳)传媒副总经理、“读者悦读”视频号主理人刘培泉详细梳理了知名文化品牌“读者”的发展历程与文化魅力,着重凸显了《读者》期刊与深圳精神、气质及价值观的相似之处。《读者》的力量不在于视觉冲击,而在于文字内在的深度、温度与思想性,这与深圳埋头实干、不尚空谈的务实精神,以及内在奔涌的创新活力和奋斗精神高度契合。
深圳睦邻文学奖运营负责人黄东和认为,市民自发为一座城市过生日,这是一种心怀感恩的仪式感。社区文学耕耘十余载,鼓励在场者书写“附近”,这本身也是一种仪式感,宛如一年一度的文学市集,让人们在此交流新作。用文字编码自己的故事,将真实的个体经验符号化,使之成为可分享的内容,从而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也是对城市精神的一种延续。而睦邻文学奖所打造的舞台,正是以这种仪式性的方式为创作创造条件:让普通人有地方书写,让作品有地方发表,让写作者被更多人看见。故有评论称社区文学大赛是新大众文艺运动的深圳语言。
黄东和介绍,深圳全民写作计划倡导“人文睦邻”,倡导文学与生活的互动,鼓励人与人面对面的真诚交流。睦邻文学奖组委会还策划组织了多场“芳邻叙”茶餐会,邀请社区居民与深圳作家、学者一同走进深圳街巷里的茶楼酒肆,挖掘地方故事,活跃社区人文。例如,梳理平湖街道如何赓续荣光再出发,听“深圳《繁花》里的汪小姐”讲香蜜湖往事,以及在迳口村看见精致城市化的光明等活动的开展颇见成效。由此,睦邻文学以在地文学原创为大目标,走进社区,让熟悉本地的读者和作者亲切互动,让“以文会友,人文睦邻”成为构建人文社区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深圳生日茶会由读者(深圳)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万新、《中国国家地理·国茶地理》董事长惠宣、深圳市国际茶艺协会执行会长陈锌以及黄东和等传媒与茶界人士创意发起,倡议以“茶会”形式为深圳庆生,使之成为深圳的新民俗。今年,除市民自行组织的各类特色茶会外,还邀请了廖令鹏、黄稼跃、王绍培、张梧峰、蒋波、黄东和、吴垠、刘培泉、陈锌等专家学者以深圳为话题,依次开展“十日谈”系列活动。
(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