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6日第40个世界粮食日,同心同梦·共建粮基——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共建行动在深启动,“官宣”深圳市“国家级”顶尖科研团队与商界精英开展“跨界合作”——中农海稻牵手以全国政协委员、祥祺集团主席陈红天及全国政协委员、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为代表的深圳知名企业家,共同建设“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
据了解,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指示精神,中农海稻提出了“国土康复计划”和“国民康养计划”。而此次由国内顶尖科研团队携手社会企业精英,联合打造以海水稻为核心品种的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该行动核心内容为“亿千百万”计划。即力争在10年内,修复改造1亿亩盐碱和滩涂地,建设10个万亩国家级海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国家新增耕地1000万亩,带动100万农户脱贫和就业,每年为国家增收500亿斤优质海水稻米。目前国家生态粮仓计划已经在新疆喀什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立项,内蒙古大漠生态粮仓计划、吉林生态粮仓计划等,也已经启动规划。同时,相关团队也提出“三个亿”目标,即修复利用1亿亩盐碱地,多养活1亿人、为1亿糖尿病患者提供功能主粮。
资料显示,我国盐碱地总面积高达15亿亩,其中5亿亩为可利用荒地,是我国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潜在资源。中农海稻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及粮食安全战略,成立“盐碱地(海水稻)创新中心”(简称“碱稻中心”),对生态先锋植物——海水稻进行种质资源研究。碱稻中心由著名水稻育种家、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担任中心主任,组建了由“海稻86”发现者、“海水稻之父”陈日胜等领衔的8个研究团队,并引入了陈红天、马蔚华等新的战略投资人,联合打造“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
市老领导张思平、钟晓渝参加活动。
【读特新闻+】
中农海稻公司推出的海水稻系列品种,具有极强的耐盐碱能力,最高可在土壤PH14、盐分12‰的盐碱地依靠自然生长,且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同时,中农海稻公司独创三微消解法,利用海水稻可修复改良盐碱地的功能,进行盐碱地生态修复。试验结果显示,种植海水稻3-5年后,可将中、重度盐碱地改良为可供一般农作物生长的良田。相关技术已获国家专利保护。
至2019年,中农海稻公司已在12省33个种植基地完成了不同生态区的新品种试种及区域试验,同时进行了广泛的测产,试验品种(品系)亩产可稳定在400-500公斤。经检测,所产稻米均为品质优良的海水稻弱碱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大米标准。2020年已进入规模化量产,生产面积达30多万亩,目前已进入收获期。
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