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答卷③ | 党支部“建”在家门口,光明区公明街道打造民生幸福街区
2020-10-13 22:22
收录于专题:深圳答卷

光明区红花山下的公明街道:茅洲河河畅、水清、鱼肥、岸绿、鸟栖、景美,党群关系越发密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显著提升……这些都是得益于公明街道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大社区”治理体系的民生幸福成果。

公明街道各项民生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图为街道辖区的茅洲河碧道和左岸科技公园。

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公明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及区的指示精神,不断探索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的“公明实践”。2019年,公明街道在全市率先推出“支部建在家门口、党员回到群众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把党支部“建”在群众家门口,从优化组织、创新结构、强基体系三个方面统筹推进社区治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推动民心在支部凝聚,问题在支部解决,服务在支部拓展。在今年战“疫”大考中,公明街道335个网格党支部1925名党员压实战“疫”一线,成为坚强的“红色堡垒”,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和推进复工复产提供强大力量源泉。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当前,光明区正在加快打造光明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作为光明科学城核心大装置区重要承载区和城市副中心,公明街道将不断加强基层治理,助力光明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添砖加瓦。


公明街道“五类”党员日常开展访民情、察民意活动。

党支部“建”在家门口

突显社区治理“硬核”力量

公明街道下辖5个社区,辖区面积23.6平方公里,总人口28.8万人。为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按照市委组织部“标准+”模式启动党建政治引领的社区治理体系改革,公明街道在全市率先探索“支部建在家门口,党员回到群众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搭建“5个社区党委—16个片区党总支—335个网格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将街道机关党员、社区党员、离退休党员、“两新”党员、流动党员等“五类”共1030名在册党员、895名流动党员,以及1028名综治队员全部纳入网格组织管理,进楼入户,促进党务、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和资源共享,网格片区配套建制,实现党组织在社区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公明街道建立“大社区”综合治理模式,实行“一线工作法”和“扁平化”管理,淡化街道与社区层级关系,赋予社区一定行政职能,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治理主动性,强化居民自治功能,孵化了86个社会组织凝聚核心群众3000余人,建立以党组织为主渠道统筹各类服务资源,整合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群团组织资源参与社区治理,依靠治理合力把问题消泯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一年多来,公明辖区党员下沉5.8万人次,实地解决问题1200余件,在光明科学城核心大装置区308万平方米土地整备中,党员入村进户,用融合的关系,仅用时26天就完成全部签约,跑出土地整备“加速度”,突显社区治理体系政治优势。

“红领居”引领物业小区建设

“红色引擎”助力重大项目攻坚

今年上半年,公明街道探索开展“红领居”党建引领型城市物业小区建设,构建以小区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通过聚焦基层党建的“源头工程”,小区自治的“支点工程”,基层民主的“平台工程”,幸福生活的“邻里工程”,建设城市治理的“细胞工程”,将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全覆盖组建“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把党的力量由社区向居民小区下沉,推进党建主导型业委会建设,发挥小区党组织制定规则、宣传教育、协调会商、提供服务、考核评价五方面作用,凝聚小区治理合力。

在实施“红领居”项目中,该街道建立物业小区党员台账,实施党员“回家工程”, 组织党员在小区争当模范居民、民情收集、政策宣讲、纠纷调解、志愿服务等“五个先锋”。大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建设小区“党员志愿广场”,统筹打造集学习交流、民主议事、民情收集、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茶馆”党群客厅,建立一小区一民生账本,做实党建引领阵地。

目前,“红领居”项目正在公明社区中央山、上域2个物业小区进行试点实施,下半年将在街道所有物业小区进行推广。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重大项目攻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今年7月,公明街道在市轨道13号线项目土地整备指挥部启动党建引领项目攻坚“红色引擎”工程,通过在指挥部设立临时党委,各协商谈判组成立党支部,并设立党建指导组、干部考核组、党风监督组等,实施“党旗飘在项目一线、党员冲在项目一线、服务下沉项目一线”,党员“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比能力、比业绩、比贡献”主题活动,组建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切实发挥党支部坚强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已经完成的第一阶段工作中,轨道13号线公明范围土地整备申报阶段申报率超过97%,为光明区历史上申报率最高的重大土地整备项目。

深度融合深化居民自治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大社区”

公明街道自2017年启动“大社区”管理模式改革以来,坚持党建政治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从赋予社区一定行政职能、优化街道与社区层级关系、深化居民自治功能三方面做强做实“大社区”。

公明街道充分发挥民情诊所、家庭顾问团、群众诉求服务大厅和综治综合平台作用,把更多的治理职责和资源向社区下沉,按照“相同服务要素集中,相同行政资源集中,相同服务项目集中”的原则,从整体上打造功能齐全、服务专业、人才聚集的“大社区”格局,在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新成效。

为夯实社区党建根基,公明街道加强网格党支部深度融合到“大社区”中。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推进党组织覆盖融合,健全“网格吹哨,党员报到”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向基层的下沉,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公明街道建立“1核+2委+3平台”形成“工作联动、问题联治、文明联创”机制,构建了“大社区”新型的党群融合关系。据了解,“大社区”改革项目实施以来,辖区5个社区建立网格党支部335个,在职党员报到人数达1925人,报到率超过95%,通过党组织进楼入户,为民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解决在“家门口”,区域“小网格”激发党建“大活力”。

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大社区”,公明街道构建多元责任体系,强化居民自治功能,明确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定位,整合社区各类社会组织,推动形成社区多元共治局面。目前,辖区3329家企业全部与社区签订了共治共享协议,2910个楼栋长全部签订了履职责任状,同时引进和孵化社会公益组织,建设文化类、互助类服务项目,打造有温度的社区共同生活圈,多元责任体系的共建共治共享“大社区”已经基本形成。

公明街道积极探索信息化基层治理,推进智慧型“大社区”建设。在区委组织部和区政数局的指导下,公明街道重点建设了“1系统+1平台”。“1系统”指的是“智慧公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内容包括党建网格化系统、综合业务信息应用系统、重点区域立体防控应用系统、物联网安居监测应用系统、园区安全生产监控监测应用系统、融合通信指挥系统等,实现数据信息综合管理,建立起街道、社区两级统一指挥、科学监控、协调有序的监控管理机制。“1平台”指的是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移动服务平台,包括融党员教育、活动发布、群众互动、闭环管理等于一体的“明心桥”微信小程序及“民情诊所”管理平台。下沉网格的党员干部可通过“明心桥”小程序实时上报民情民意,群众可通过扫楼栋贴出的二维码留言,直达网格党员,并实时导入“民情诊所”管理后台,分类生成对应“民情台账”,方便线下人员流转督办、协调处理,解决以往数据采集零散、有效信息缺乏等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编辑 秦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