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深圳市海洋智能装备公共服务平台揭牌暨深圳市海洋产业联盟2025年度大会在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举行。活动上,深圳市海洋智能装备公共服务平台揭牌成立。
新成立的深圳市海洋智能装备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海洋智能装备试验基地、海洋智能装备共享工厂、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等三大板块,聚焦解决涉海企业、院所面临的“试制难、测试难”等共性难题,充分利用前海合作区大铲湾片区现有制度、平台、资源及区位优势,秉持开放共享原则,立足深圳、服务湾区、面向未来,构建覆盖海洋智能装备“研发设计—中小试—生产制造—检测认证—场景应用”的一站式、全链条、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枢纽。平台集合产学研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陆海产业联动于一体的优势,积极拓展人才培育、投融资对接、技术咨询等服务,全方位提升服务平台对外赋能能力,致力于成为驱动深圳乃至全国海洋智能装备产业研发创新的核心引擎。
此外,深圳港集团所属大铲湾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国家水运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建海洋智能装备检测认证体系开展深入合作。同时,大铲湾公司与航天新源、国天科技、奥立安等14家意向入驻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试验基地的涉海科技企业签订大铲湾海洋产业协同发展意向协议,共同推动大铲湾片区海洋产业集聚发展。
据了解,深圳市海洋产业联盟自2022年成立以来,通过凝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2025年,联盟迎来36家新成员加入,成员总数扩大至109家,覆盖海洋智能装备、绿色航运、深海资源开发等领域。本次年度大会正是联盟强化服务功能、助力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
据介绍,近年来,深圳依托“双区”驱动战略优势,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强劲,已形成涵盖海洋油气、海洋电子信息、水下机器人、深海采矿、海水制氢等多领域的产业体系,涉海经营主体11万家,新兴技术与应用场景加速融合。位于前海合作区内的大铲湾是环前海湾片区极具发展潜力的海洋产业重要承载地,前海将积极推动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重点海洋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海上试验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助力深圳港集团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带动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加速集聚,为前海、宝安和深圳全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李斌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