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偶像”翁万达的故事将被搬上大银幕

2020-10-03 21:06
摘要

访大型历史题材电影《翁万达》导演王朝民

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不仅是潮汕人民心中的精神偶像,他还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一个传奇,他的英名和威望早已远播异邦,为纪念他,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华侨和华裔建庙立寺达几百处,拥有众多信众,被誉为“英勇大帝”,尊享神明般祭拜。这位民族英雄即将搬上大银幕,将由深圳市国中广电传媒、潮汕翁万达文化中心、梅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这是一部怎样的历史题材电影,有哪些看点和亮点,记者近日专访了电影《翁万达》导演王朝民。

翁万达

记者:能先谈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

王朝民: 影片讲述了明朝嘉靖年间, 作为岭南第一名臣的翁万达,抗击北侵,平定南乱,教化边地,整饬战备,增修长城,精忠报国的英雄故事,本电影弘扬了翁万达文韬武略,忠孝两全,高洁贞廉的人格境界。

记者:能再谈谈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吗?

王朝民:首先,作为“岭南第一名臣”的翁万达是一座深刻承载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历史文化的文艺创作宝库。作为一代名臣,他碧血丹心,精忠报国, 心怀民生,怀柔厚德;作为一个战神,他奇正杂出,兵道诡谲,辨机取势,深识远虑;作为一个智者,他神目如炬,定鼎韬略,指挥若定,谋国靖邦;作为一个好官,他忠直耿介,正气凛然,两袖清风,高洁贞廉;百姓不仅对他有功业尊崇, 更有一种人格膜拜,一种深厚的民间的价值认同。他纵横捭阖于庙堂与民间,起伏跌宕于文治与武功,在生命的境界上达到了一种高妙的平衡。他既是被时代政局裹挟的凡人,同时也是被使命召唤,精神悠游往来于道统的贤达,以至于达到儒家理想中内圣外王的超凡境界。

其次,本片的创作深度契合了当下政治文化语境。高度契合了中央关于文艺作品“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倡导。据统计,中国历史题材古装电影在东南亚和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关注和认同效应,影片覆盖面更是跟随“一带一路”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翁万达作为具有强烈国际符号感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尤其在蒙古、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较为直接广泛的传播力和关注度。

此外,翁万达的生平作为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容极其丰厚。他重纳降、轻杀伐、厚仁德,体现出战略先导、顶层设计的政军思想;他饬边备、整军实,是为机制创新,长远布局;他上书建言置造火器,改良军备,体现出科技强军的意识;他在少数民族边地劝农桑、兴教化,正是塑造文化软实力的彰显。这几方面都与目前的主流价值倡导深度契合,也因此具备更为切实的社会影响力。

嘉靖23年,翁万达统理北方边防要务,抗击蒙古族俺答汗数十万骑兵的侵扰。

记者:当前电影市场历史题材电影非常少且大多玄幻和穿越,《翁万达》这部电影的类型和基调怎样,如何给这部电影定位?

王朝民:本片定位于宏大叙事下,具有史诗品格的历史正剧电影。讲述的是翁万达作为民族英雄,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文韬武略、忠孝两全的磅礴生命历程。他身为庙堂肱骨,为人贞廉慎独;既能做帝王高参,又能当民间战神。在历经了生命的波谲云诡、激流险滩之后,最终达到了不朽的生命境界。日受千夫拜,夜观万盏灯,其遗泽跨越时空,绵延古今。

本片既要充分刻画翁万达的历史功业和卓绝才干,也会以相当篇幅勾勒其超越凡俗的精神世界,还将以深沉的笔触搭建起借古喻今、以史为鉴的叙事桥梁。剧情中翁万达的外在事功与内在修养构成了叙事的一体两面,互相映射,互为补益,深刻揭示出其功业建立与名望显达背后坚实的信仰、敬畏以及人生哲理。

▲潮州牌坊街“少司马”牌坊,为翁万达而建

记者:和同类历史题材电影相比,这部电影的亮点和优势在哪里?

王朝民:从题材定位来看,翁万达作为一个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具有文艺资源的稀缺性。尤其在中国全球影响力日渐壮大,软实力日渐彰显的形势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中华传统文化日渐显示出国际关注度和传播力,本片因此更具有独特的解读开掘价值,其拍摄适逢其时。从与现实的关联度来看,对翁万达的生平的影视表达及形象开掘对当下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阶层都具有巨大的镜鉴意义。上到治国理政,下到修己安人;从国家安全、经济建设、民族融合到文化积淀,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其中表现出的维度层次丰富,并且大都具备鲜明的国家高度,深邃的民族气质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人物塑造来看,本片塑造了一个传统儒家理想人格,对于传统历史人物采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力求在扎实的价值承载之上,追求电影的艺术性和奇观性。

从叙事强度来看,本片叙事节奏强,戏剧密度大,戏剧元素丰富多元,融合了战争、宫斗、悬疑、动作、爱情等多种戏剧类型,观赏性极强。

从制作水准上看,本片将汇聚金牌创作班底以及豪华当红阵容,从演员配搭、三维特效、服装、置景、化妆、道具、灯光等各个方面,保障精良的制作水准。片中将营造大量极富想象力的三维设计,达到比肩顶尖商业大电影的震撼效果。

记者:能和读者朋友透露下电影的价值卖点吗?

王朝民:在当下影视市场中,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大制作、高特效的创作策略,已经成为屡试不爽的稳定高票房类型。狄仁杰、施公、关公、乃至魏征、张居正、陈廷敬等等千年人物 IP 具有植根于民间的巨大受众基本盘,已经在影视作品的轮番诠释下成为了一个个经得起反复消费和自由创作的文化符号。相信电影《翁万达》也能够以其深厚的民众性和精良的高制作创造出下一个经典银幕形象。

从故事的容量和丰富性上看来看,本片中展现出了多种地域文化的融合,这在同类题材中非常罕见。翁万达半生戎马,大开大阖,人生际遇变迁十分丰富。其生平主要经历融合了潮汕文化、京城文化、草原文化、西南边地文化以及海外异域文化等,具有相当舒展的叙事空间和多元的情境风物,从而达到独特的审美感染力和观赏性。从出新出奇的潜能上看,本片并不完全囿于常规正剧的叙事框架,战场上大量的英武喋血,少数民族边地治理中融入的巫蛊幻术等等,都具备出奇出新的巨大潜能,从而提升本电影的观赏性和市场吸引力。

记者:这部电影的故事架构怎样,剧本创作遵循了什么原则?

王朝民:首先,我们在剧本创作中,从更高层次上把握了翁万达战神的形象定位。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翁万达之所以被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信众奉为“英勇大帝”,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战神,正是因为他有着超越一般军事将领的眼界格局,不局限于为取胜而战,而是能够以伟大政治家谋定万世的胸襟眼光在更高的层面上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战止战”的境界。在故事框架的搭建中, 我们以典型的人物关系来囊括翁万达电影形象塑造的几个侧面。包括朝堂之上与皇帝和权臣的关系,地方州府与百姓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边疆沙场与将士和外敌的关系,乡梓故里与亲人朋伴的关系等。 关于叙事主线与副线的设计。本片的故事主线以翁万达的仕途征战和思想升华为依托,通过几大战役串联起故事的基本构架。在叙事副线上我们设计了一个附属人物,如义子或下属,以其追随翁万达治理地方、抵御外侮的过程中的生死爱情为叙事副线,以此增加叙事的亮色和情感含量。对于开篇和结尾,我们以翁万达在当下泰国等地广受尊崇的现实情景作为切入,引发观众对于一个“外国神,中国人”的好奇和期待。之后通过时空转换,再开始古代叙事。这样能将故事的国际维度最大限度纲举目张地表达出来, 同时能够具备当下与历史两个时空的对话和链接。

最后,关于翁万达与王阳明的师承关系。翁万达深受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 我们将翁万达的思想根脉和师承关系设计进了剧情,这样将有助于对翁万达思想心理的深层阐释和开掘,但为避免结构过于枝蔓,我们将王阳明暗写,不做直接出场,而是通过相关人物和桥段暗示出其思想之高绝和影响之深远。

记者: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不仅是一位天才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诗词也较有成就,能否简要介绍一下?

王朝民:是的,翁万达不仅是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国防重臣而且还是一位佳作迭出且有着浓厚家国情怀的诗人。他的边塞诗犹为出色。这类诗不论古体近体,抑或叙事、感怀、唱和,反映的多是他任兵部侍郎、总督宣府、大同、保定等地军务时治边拒虏的边塞战斗生活,体现他心系苍生、抗敌安边的报国情怀,歌颂将士的英雄气概,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朔州道中》《枳儿岭》《季夏驻云中》《雷阳道中次壁间韵时闻北虏犯边云》等。以上诗作中如“倦飞不复图南想,报国犹怀冀北思”;“独忧百战苦,马上愧知名”; “不惜千金求死士,雕戈直向古丰州”等诗句,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与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交织在一起。这种特色诗风的形成与翁万达在朝廷中所担负的国防重任及忧国忧民、忠诚担当的个人品格,以及对朝廷及其文武百官软弱无能的忧虑和本人既是边关统帅又“身先士卒”的丰富阅历密不可分。直抒胸臆,不事雕饰是其边塞诗的另一特色。为塑造翁万达文功武略中文的一面,我们也会在电影剧情中的文戏部分有所着墨。

编辑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