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作为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不足20年,但在司法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社区矫正被写入刑法,成为被全社会认可的刑罚方式。2020年7月1日,《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为全国社区矫正工作指明前进方向。
位于深圳东部的盐田,在这十几年的岁月里跟随深圳发展大潮,在区司法局的牵头下,将社区矫正工作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逐渐形成多元参与新格局。
深圳是全国最早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引入社工的地区之一, 2009年盐田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工机制。由区司法局协调、领导,社工分散在各个街道司法所,以个案服务等形式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教育学习。
“起初对于这份工作多少有点抵触,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犯罪人员,对于社区矫正工作也了解不深,所以总害怕会发生意外事情。”一名曾参与辖区社区矫正工作的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但随着对工作的熟悉以及国家对于相关工作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盐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从“摸着石头过河”逐渐形成一套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司法局、司法所、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互相配合,为今后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打下基石。工作人员也更加得心应手,“盐田是我的家,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能够维护社会稳定,让我有机会回报养育我的一方水土。”
辖区各有关部门共同召开社区矫正社工服务座谈会
2012年,《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出台,将社区矫正人员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矫正更改为居住地,盐田区的社区矫正对象人数迅速增长,到2014年,已从个位数增加到95人,翻了10倍多。不论是区司法局还是司法所社工,大家的工作压力骤增,使用新的管理办法迫在眉睫。
为有效推进辖区社区矫正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2014年区司法局与区民政局、区社工协会以及社工机构共同深入研究,经过反复商议后得出最终方案,决定对全区的社区矫正社工实行集中办公和日常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工作制度,成立全市第一家社区矫正中心。
中心作为集中办公场所,配备工作室、谈话室、宣告室、信息管理平台及档案管理存放等硬件设施,重点开展落实每月两个“八小时”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
社区矫正中心的成立一改过去社工自身职责混乱、定位不清的状况,以及“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工作形式,转而以团队化的运作方式研究、分析社区矫正工作,同时分成若干工作小组深入街道、社区开展日常工作。社工表示,新的工作模式让社工们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避免了社工行政化带来的困扰。
盐田区社区矫正中心
6年时间里,社区矫正中心始终坚持“尊重、接纳、关爱、关注”的服务理念,以“提升社区矫正服务水平、夯实矫正服务成果、创新矫正工作模式”为目标,紧密结合社区矫正工作特点,倡导“助人自助”,努力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为辖区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和解决困境提供优质的专业化服务。
在青年社工的推进下,中心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专题系列活动,如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法律课堂、情绪管理讲座、书法大赛,组织社区矫正人员从事社区服务等,中心于2015、2016连续两年获评“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盐田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发生过很多关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温情故事。
疫情防控期间,沙头角街道司法所所长黄瑜文自大年初一便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担负起社区矫正对象“引路人”一职。
根据区司法局的指示,黄瑜文要求社区矫正对象每天11点前电话汇报当天的疫情防护情况和思想动态,同时利用微信与其进行定位共享,以便实时掌握动态。“不要外出,保证好自己及家人的安全”仿佛成为了他的口头禅。
当得知一名社区矫正对象是单亲母亲,因疫情暂时无法与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并为此苦恼时,黄瑜文及时与她沟通,单亲妈妈最终放下思想包袱,居家做好疫情防护。“我十分能理解她的心情,在一线的这几天,我的两个孩子也交给家里的老人照顾,他们有时会在视频里哭着找我。”黄瑜文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心理疏导。
黄瑜文与社区矫正对象交流谈心
有些社区矫正对象身份特殊,他们或是企业负责人或是医生,“考虑到他们犯罪行为较轻、社会危险性较小,而且还要为几百号员工的生活负责,医生也要救人治病,所以我们会在保证他们受到监管的前提下让他们继续发挥个人社会价值。”
由于深圳和香港共同管辖的中英街地处盐田,部分港藉社区矫正对象也会由中英街管理局进行矫正。在进行集中教育时,有些港藉社区矫正对象表示听不懂普通话,社区矫正社工还会专门找能说粤语的同事给他们“开小灶”,务必将教育学习落实到每个人。
多年以来,盐田区致力于提升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水平。2017年,率先全市实行“电子手环+终端”模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控,目前手环佩戴率和定位率均高达98%以上。创新启用人证合一签到设备,在当面报告、心里矫治、思想汇报、临时抽点、教育学习、个别教育、社区服务等8项日常活动使用人脸识别签到记录,实现了由“人防”向“技防”的转变。同时充分发挥辖区律师在服务特殊人群管理中的专业作用,建立“一月一讲座”学法制度,组织全区社区法律顾问每月到社区矫正中心开展“菜单式”法治讲座,通过律师与社区服刑人员面对面讲座、零距离交流,有效激发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学法热情,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就业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积极探索公、检、法训诫教育新方法,针对日常管理中违规社矫人员开展司法所和派出所联合训诫教育,使教育矫正措施更具有针对性。
盐田区社区矫正中心邀请法律顾问开展民间借贷法律知识讲座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帮扶,区司法局抓住《社区矫正法》出台契机,坚持专门机关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原则,精准把握社区矫正社会化属性,内挖潜力、外聚合力,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多元主体参与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办法。
今年8月,盐田区政府正式下发《盐田区关于建立社区矫正社会多元参与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全省首次推出社区矫正多元主体参与的帮扶机制,对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作出部署。
《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发挥联动帮扶作用,健全和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区域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共同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向纵深发展。
编辑 洪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