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2025年深圳市龙岗区第四届集体协商竞赛在宝龙外国语学校落下帷幕。这场由龙岗区总工会、区人力资源局、区工商业联合会联合主办,以“共商共建构和谐 共创共享促发展”为主题的赛事,不仅是一次技能比拼的盛会,更是龙岗区深耕集体协商工作,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
三级体系深化拓展 筑牢协商专业根基
作为龙岗区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抓手,本届竞赛进一步深化“区-街道-社区”三级竞赛体系,将赛事触角穿透至基层“神经末梢”。在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协同推动下,赛事首次实现全区28家一级、二级社区工联会全覆盖,让集体协商理念从区级层面下沉至社区一线,形成“上下联动、全域参与”的工作格局。
据介绍,本届竞赛规模创下新高,吸引全区200家单位的132支代表队、660名选手参与,参赛人数较上届增长50%;经过层层选拔,22支队伍,110名选手参与本次区级竞赛,最终坪地街道2队荣获一等奖,南湾街道2队、宝龙街道1队荣获二等奖,吉华街道2队、园山街道2队、坂田街道1队获得三等奖。同时,王澜翔、刘刚、郑金填等11名选手获评“优秀选手奖”,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宝龙外国语学校等15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
参赛队伍的多元构成,彰显了社会各界对集体协商工作的广泛认同。660名选手中,既有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业务能手,也有工会社工和职工代表,其中152家企业的458名选手占比超76%。这一数据背后,是企业、工会与职工对“共建共享”理念的积极响应,更是龙岗区培育协商文化、凝聚社会共识的扎实成果。
6支晋级队伍围绕薪酬调整、规范劳动用工、福利保障等现实议题展开模拟协商。选手们既严守法律政策底线,又灵活探索劳资利益平衡点,其扎实的专业功底、清晰的逻辑表达与敏锐的应变能力,赢得评委团高度评价。
评委团指出,此次竞赛不仅是技能的较量,更是一次全域性的集体学习。选手们的优异表现,折射出龙岗区在集体协商机制建设上的深厚积淀,也印证了三级体系在培育专业队伍中的关键作用。
聚焦实战赋能治理 转化成果破解难题
从赛场推演到基层实践,龙岗区始终坚持“以赛促训、以训选才”,让竞赛成果真正服务于治理效能提升。
本届竞赛案例设计紧扣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民生关切,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休息休假、社会保障,以及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等热点难点,通过高度仿真的“实战推演”,锤炼出一支“懂政策、会沟通、善协商”的骨干队伍。
赛场外,这些协商尖兵已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力军”。比如,横岗街道六约北社区创新“三方联席会”模式,通过工会、企业、职能部门定期会商,有效化解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的“政策模糊地带”;吉华街道快狗打车作为“工会代表制”试点,依托民主协商机制构建起和谐用工生态,其推行的“199零抽佣”模式既保障了司机收入,又稳定了企业运营;南湾街道李朗珠宝园区则以区域性集体协商为抓手,围绕行业起点工资、技术工人薪酬结构达成共识,引导技术工人提升技能、参与创新,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动力。
这些实践生动证明,竞赛培育的协商能力正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赛场上学到的政策运用技巧、利益平衡逻辑、沟通协调方法,正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落地生根,成为龙岗打通服务企业与职工“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抓手。
协商实践显成效 赋能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龙岗区集体协商工作的扎实成效,早已得到多方认可。“龙岗区坚持党委所期、职工所盼、工会有为,通过竞赛、培训、机制创新等组合拳,推动劳动关系规范有序、互利共赢,成效显著。”深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的评价,精准勾勒出这项工作的发展底色。
立足当下,龙岗区集体协商已迈入深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机制建设层面,全区集体协商动态建制率长期稳定在85%以上,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筑牢了制度根基;政策落地环节,2025年3月至5月开展的“集体协商·圳在等你”集中要约行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200余份,举办政策宣讲15场,成功推动720余家企业启动集体协商;而在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领域,龙城街道吉祥商贸园区、天安数码新城等区域探索的“区域谈”模式,围绕配送安全、计酬透明等核心诉求达成共识,更让劳动者诉求“提得快、商得实、有回音”成为现实。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本届竞赛的落幕并非终点,而是更高的起点。获奖选手代表坦言,将把赛场积累的经验带回工作岗位,以点带面带动更多企业、工会和职工参与协商实践,让协商精神在基层持续生根发芽。
纵观全局,从三级体系筑牢协商根基,到实战成果破解治理难题,再到长效机制护航发展大局,龙岗区正以集体协商为重要支点,不断绘就和谐劳动关系的崭新图景。这不仅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更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着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