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才情,传奇一生——纪念张爱玲诞辰百年
读特记者 张锐
2020-09-30 21:28

今年是著名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关于张爱玲,人们总是谈论得很多,无论是对于她文学作品的喜爱,还是对于她个人生活的试图解读,这样的热情从不曾退却。从上海滩声名鹊起,到远走香港、美国事业遇阻,再到作品在港台、大陆的重新出版引发阅读热潮,最终客死他乡,张爱玲的一生可谓真正的“传奇”。

即便拥有旷世才情,仍难掩弥补童年不幸

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张爱玲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在文坛引起一片哗然,时称“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此外,她还拥有小说集《传奇》及评论集《红楼梦魇》、散文集《流言》等有影响力的传世作品。同时,她还改编创作了《不了情》《情场如战场》《南北一家亲》《一曲难忘》等电影剧本。然而,张爱玲的一生在后人来看却孤独而不幸,带着凄凉的底色。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在她10岁的时候,父母协议离婚,张爱玲随父亲生活,母爱的黯然离场,让她尽管后来拥有熠熠生辉的旷世才情,却受儿时阴影影响,在成长的路上一直显得孤高气傲,冷眼看人,爱情和婚姻也坎坷波折。

作为张爱玲研究专家、简体版《张爱玲全集》的主编,作家、学者止庵曾直言市面上关于张爱玲的书和传记中“正经八百”的没有几本。他更愿意向读者谈论如《色·戒》《小团圆》等张爱玲的后期作品,因为相较于年轻时的华丽肆意,张爱玲的后期创作更加“平淡而近自然”,且追求高远。

1984年,止庵第一次读到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敏锐地发现其作品与当时国内的其他作品的完全不同。“出名要趁早”,23岁的张爱玲就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彼时她还未曾谈过恋爱,却能写出男女关系中复杂的纠葛。对此,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许子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创作是靠想象力的,所以并不是说一个人恋爱谈得多了,她就能写出爱情小说……尽管她23岁写出成名作,其实这也不出奇,现代文学一些好的作家出名的时候都是这个年龄。丁玲最早写《莎菲女士的日记》也是23岁,曹禺写《雷雨》也是23岁。有一些作家大器晚成,但有一些作家就是一鸣惊人的,张爱玲就属于后者。”但许子东认为,张爱玲之所以能够写得比别人深刻,或是出于个性原因,或是出于她看的书——她从小看《红楼梦》,“没有一个单独的原因可以概括,否则人们也不觉得她是天才。”

从女性本体出发,笔触深入女性精神世界

当时间进入2020年,一代代的读者、学者投身于张爱玲小说中的复杂人性世界,印证了张爱玲笔下的文学魅力,和她超前的特立独行,让其笔下的人物在这个全然不同于往日的时代语境下,仍令人向往和迷恋。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除曹七巧外,大多是生活在新旧时代夹缝里的没落淑女。黄玲青、李华平在论文《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成就及影响》中这样评论:“在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像张爱玲一样,从女性本体出发,怀着对经济和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孜孜于女性悲惨命运的写作,通过对一系列女性殊途同归的可悲命运的描写,既揭示了男权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及习俗对女性的摧残,更将笔触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从女人原罪意识出发,对女性自身的人格弱点进行了思索与批判,开启女性批判立场。”

张爱玲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文学观点:真实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生命,作者并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任意支配和塑造人物,应该按照人物本身的性格逻辑和心理轨迹去创造人物。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不能脱离、违背生活的真实。

“金句”也好,影视化改编也罢,原著魅力无可取代

如今,即便有些人没有看过张爱玲的文章,也能够脱口而出几句流行于网络的“金句”或者“假金句”附庸风雅。然而,无论是喜爱、偏见,甚至是误读,都足以说明张爱玲及其作品的影响力早已“出圈”文学世界。

在当代语境中,张爱玲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个作家的形象,而是成为了一种符号。对此,止庵对媒体表示,可以读张爱玲但不喜欢,不读也可以,但就别议论,“就知道张爱玲的几个句子,然后就成了张爱玲迷,这是一件让人感觉特别悲哀的事情。”许子东也于日前表示:“大部分人就看到怎么拍拖啦,爱情悲观啦,背背她的爱情语录啦,那就是在这么大的一个宝藏山上,捡几片树叶就走了,太可惜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读张爱玲,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这是一座这么重要的文学高峰。”

不久前,许鞍华执导的《第一炉香》首曝预告,主角的造型引发大众议论,马思纯是胖是瘦,彭于晏是不是适合角色都成为了讨论内容,从目前的风评来看,大部分原著迷并不满意这样的演员配置。长久以来,张爱玲的作品得到了众多影视导演的青睐,且几乎都是大牌的导演、演员阵容。如,李安拍摄过《色·戒》同名电影,关锦鹏拍过《红玫瑰与白玫瑰》同名电影,侯孝贤改编了张爱玲的翻译作品《海上花》,拍出了同名电影,而许鞍华也分别于1984年执导了由周润发与缪骞人主演的电影《倾城之恋》,于1995年执导了由黎明、梅艳芳和吴倩莲主演的电影《半生缘》。

诚然,很多读者心中都有对张爱玲作品的预判。人们总是格外珍惜她笔下人物的灵性、气质与格调。对此,止庵认为,电影改编时总是会失去一定的文字之美,改编是一种二度创作,并不能拿原著来要求影视剧,但如果舍弃了原著中原本合理的逻辑,那么就要建立新的合理的逻辑,最起码在观感上解决“自圆其说”的问题。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