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雷小林 通讯员 彭子庭 蓝宇泳
近日,光明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收到一封8岁小女孩的来信,反映华夏路与牛山路交叉口绿灯时长过短问题。联络站立即启动“代表速应”机制,代表们会同光明社区工作站、交警部门现场调研、协调技术调整,仅用46分钟便将过街绿灯时长延长5-7秒,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8岁小学生小雅(化名)在信中用稚嫩的笔迹写道:“过马路时绿灯时间太短,我每次上学、放学总是小跑着过街,就像跑步考试一样。”这封充满童真的诉求信,立即引发了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
接到诉求后,光明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迅速启动“代表速应”机制。人大代表刘作芳、梁雁秋会同交警部门技术人员赶赴现场,通过实地测算行人过街时间、分析车流数据,发现该路口原有过街绿灯时长确实未充分考虑老年人与儿童行动速度。经现场协调,交警部门立即进行技术调整,将过街绿灯时长延长5-7秒,并优化了行人二次过街等待区设置。从接收到诉求到问题解决,全程仅用时46分钟。
“孩子的诉求让我们意识到,城市治理需要更多‘一米高度’的视角。”参与现场调研的刘作芳代表表示,“这次快速响应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展现了政府各部门协同作战的高效机制。”交警部门负责人也提到,将以此次案例为契机,对辖区学校周边路口进行全面排查,建立“特殊群体交通优化”清单。
此次事件中,8岁女孩的“微诉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正是光明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光明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负责人强调:“每一封群众来信都是信任的托付,无论诉求者年龄大小,我们都将全力以赴。”目前,该联络站已建立“儿童诉求绿色通道”,通过简化处理流程、强化部门联动,确保少年儿童的声音被听见、被重视。
从一封童声信笺到一次高效行动,光明区人大代表用46分钟书写了“民呼我应”的温暖答卷。这场快速响应不仅优化了城市交通的“最后一米”,更在孩子心中播下了参与社会治理的种子,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