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通讯员 深康宁
8月16日,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中心社会心理服务部指导,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与深圳市康宁医院联合承办的第二阶段“青少年拒学综合干预技能专项培训班”在深圳圆满落幕。作为全国首个聚焦拒学问题的阶梯式培训项目,此次培训延续7月首期课程的体系化设计,吸引全国医疗、教育及社会组织70余名专业骨干参训,标志着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进入精准赋能新阶段。
在深圳市委组织部、市卫生健康委、妇联等部门协同支持下,深圳市康宁医院创新实施“安心行动”子项目——“安心助学”计划,通过“试点-推广-辐射”三步走战略,从2023年3个区试点,到2024年全市覆盖,再到2025年持续对外技辐射,累计提供项目社会总服务心理服务约3500小时,推动成功复学率近80%,形成涵盖早期识别、家庭干预、学业衔接的全链条服务模式。该项目作为地方创新典型,其“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多方联动”机制为破解拒学难题贡献了可复制的深圳经验。
此次培训立足全国需求,汇聚跨领域顶尖师资,打造理论知识、案例解析及场景演练等三大核心模块。市康宁医院徐福山教授系统阐释拒学行为的多维成因模型,张演善治疗师演示家庭紧急心理救援技术,王娜教授解析首次访谈的关键技术;儿童心理专家副主任医师操小兰专项解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儿童心理问题识别要点;宝安区教科院心理教研员曾卉君对停学复学的学籍政策法规与校家社协同流程进行了解读。
在案例解析部分,“阳光成长”停学项目专项负责人钟宏声、陈晨、张海云、吴东芝等,公开分享了本土化干预工具包,包括叙事治疗团体方案设计、家长认知重塑技术、停学案例标准化记录体系,以及宠物辅助治疗等创新方法的应用实践。
通过分组角色扮演、一体化场景模拟等沉浸式训练,学员在专家指导下完成从危机评估到资源链接的全流程演练,切实提升复杂情境应对能力。
参训学员表示,课程突破传统单向输出模式,“将碎片化经验转化为可操作的干预地图”。多位来自教育一线的学员表示:“家庭紧急干预技术模块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燃眉之急,而跨部门协作案例解析为破解家校沟通壁垒提供了新思路。”第三方评估显示,学员干预方案设计能力平均提升42%,团队协作效能显著增强。
深圳市康宁医院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基点,通过构建“家-校-社”协同干预体系提供有力技术支持,持续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深圳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