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一颗小枸杞,如何改变塞上这个村的命运?
南方 +
2020-09-30 12:41

黄河之畔的宁夏之美,自古入诗入画。在湖泊、湿地装扮的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一片农田被大面积的枸杞映得通红。

中宁县是世界枸杞发源地,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粒大色鲜、皮薄肉厚的小枸杞,成为中宁县恩和镇华寺村的“大产业”,带动村民走上小康路。

华寺村一景。

以地入股成立合作社

华寺村人祖祖辈辈靠传统枸杞种植维持生计。但近些年来,华寺村却遇到发展瓶颈:传统自然晾晒及手工加工带来二次污染,个体农户缺乏建设烘干及加工设施能力。

个人种植被市场拒之门外,村民们守着红枸杞,却过着穷日子。挖掉几代人种植的枸杞,出门打工成为不少村民的无奈选择。

如何让枸杞产业适应当下市场环境?恩和镇党委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创业大学生中层层选拔,引导优秀人才加入华寺村党支部班子。

目前,华寺村党支部班子5人,平均年龄43岁,其中县级农村致富带头人2人。

夯实基层党建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动力,华寺村党支部紧盯枸杞主导产业,推进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7年,村里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2018年,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思路,合作社将农民承包地按不同地段和地力条件,以每亩500元为基础股统一作价,引导农民以地入股。

连续3年,华寺村发放土地租赁费25万元,股民二次分红1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务工。

杜金宝在华寺村的枸杞地里。

平整土地提升种植效率

在华寺村党支部书记杜金宝看来,得益于引黄古渠——七星渠的滋养灌溉,华寺村土地肥沃,“村民只要肯吃苦、好好种,就不会穷”。

但此前由于分地不科学,一些老农民种了一辈子枸杞,却依然收成收益不高。

80岁村民田增寿有12亩地,却分布在全村15处地方。“种田四分力,跑腿就得六分力。”

杜金宝在深入调研时发现,当地土地分散,地块之间高低不平,最大落差达4.8米,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去年3月,华寺村争取项目资金共平整、拉直土地2000多亩,并对土地重新分配,方便农户集中耕种。

耕地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枸杞的品种选择。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栽植果大、肉厚、糖分低、口感好的“宁杞7号”新品种更具市场竞争优势。

此后,华寺村与专业合作社签订服务合同,全面落实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生物农药使用等关键技术。

在加工销售环节,华寺村建成枸杞电烘干房,避免自然晾晒二次污染。合作社还与当地枸杞产业龙头企业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确保枸杞产销供应链,让群众放心种植。

经过不断摸索,华寺村构建起“党组织+村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开启枸杞产业兴村富民之路。今年,华寺村枸杞产业预计全年可实现收入近90万元,净收入超10万元。

房屋“整容”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点

两年前,华寺村二队村民小王第一次带女友回家时,被问到:“这样的环境,谁有心情长久待下去呢?”

当时,村里每逢下雨,村道就变得泥泞不堪,土坯房漏雨也是常有的事。

去年,华寺村开始危房改造、农村污水治理、美丽村庄建设、厕所改造等项目,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全镇人居环境示范点。

拆除门前旱厕、违建圈舍(棚)132个,清理房前屋后生活垃圾242吨,硬化居民巷道6840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并配套健身器材,示范点房屋进行水冲式厕所改造……经过一系列改造,华寺村面貌焕然一新。

宁夏中宁县枸杞交易市场。

在致富奔康路上,华寺村坚持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各类法律法规讲座30余场次,将革除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修订完善到村规民约中,通过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规范红白事办事标准。

近年来,经由村民推荐、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华寺村评选出星级文明户、移风易俗示范户、孝老敬亲模范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各类先进个人16人。同时,华寺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先进个人事迹宣讲30余场次,参与聆听群众900余名,学习先进、追赶先进在全村蔚然成风。

编辑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