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立案75宗!深圳铁腕整治机动车排放检验造假乱象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08-12 18:2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召开进一步加强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会上,市生态环境局通报了深圳市查处的6起机动车排放检验造假典型案例和外省市检验领域数据造假涉刑犯罪案件。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家、广东省关于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专项整治行动部署,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多方协同、科技赋能、机制创新三举措,铁腕整治机动车排放检验造假乱象。自2024年5月持续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全市累计查处检验机构75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59份,罚款超380万元,2家机构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办,其中1家已进入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严厉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案例一:使用OBD作弊器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

一、案情简介

2024年12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联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经侦大队对深圳市某汽车技术性能检测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查阅“深圳市机动车排放定期检测监督管理系统”上传的机动车检验检测信息发现,该公司于2024年1月至10月期间出具的2217份检验报告中,不同品牌、型号的车辆CALID码、CVN码均一致,经执法人员进一步核查,发现检验员对部分机动车开展排放检验时,在OBD诊断仪与被检车辆OBD接口之间违规使用OBD作弊器,模拟虚假合格数据,使故障车辆顺利通过OBD检查,并出具了显示“合格”的虚假检验报告。

二、查处情况

该公司违反了《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规定,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依法立案查处。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涉嫌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公安机关已对4名犯罪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并移送宝安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案例二:替车检验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

一、案情简介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对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开展非现场巡查时发现,深圳市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一条检测线旁多次出现一辆白色小轿车,并且同时有检验员携带检测仪器上车,疑似存在替车检验行为。

2024年10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深圳市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通过现场调取该公司历史检验记录、监控视频发现,该公司于2024年6月至10月期间对粤B****P等16台车辆开展自由加速排放检验过程中,使用替检车辆进行发动机转速测量,实际检验车辆未测量发动机转速。同时,发现车牌号为粤S****C等18份车辆检验报告中OBD的CALID和CVN代码均与替检车辆一致。通过询问发现,上述16台被检车辆转速异常无法通过排放检验,该公司用替检车辆读取正常发动机转速替代被检车辆的异常数据,并用替检车辆对另外18台被检车辆进行OBD检验,最终上述34台被检车辆均通过检验并出具合格报告。

二、查处情况

该公司违反了《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规定,该公司有主动供述违法行为和在主流媒体公开道歉承诺的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三项及《深圳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规定》第九条第三项和第十二条的规定,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处以罚款14万元。

案例三: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

一、案情简介

2024年8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区管理局对深圳市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开展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在对粤B****N进行排气检验过程中,出现目视可见黑烟,根据《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 3847-2018)中8.2.2的规定,检验过程中车辆排放出现目视可见黑烟,则判断排放检验不合格。但该公司仍为车辆出具检验合格的《在用车检验(测)报告》。

2025年3月,通过调取历史检验记录发现该公司出具的18份检验报告中,不同品牌、型号的车辆CALID码、CVN码均一致。执法人员进一步核查发现,检验员对部分存在OBD故障码或未就绪状态的车辆使用可以清除车辆故障码的OBD作弊器,使故障车辆顺利通过OBD检查,并出具了显示“合格”的虚假检验报告。

二、查处情况

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于2024年依法处以罚款10万元;于2025年依法处以17.5万元。

案例四:使用OBD作弊器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

一、案情简介

2025年2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联合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对深圳市某汽车检测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通过现场调取该公司历史检验记录、监控视频发现,该公司在2023年2月至11月期间出具的检验报告中,存在1976份不同品牌、型号的机动车OBD控制单元CALID代码相同。通过现场调查询问发现,企业员工通过使用“OBD消码器”装置连接OBD系统原接口,从而消除OBD系统故障,使车辆通过检验并出具合格检验报告。

二、查处情况

该公司违反了《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规定,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依法立案查处。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该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已将问题线索移交至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

案例五: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一、案情简介

2024年9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执法人员对深圳市某汽车检测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通过现场调取车辆检验视频及报告发现,该公司对粤B****5进行检验时使用其他车辆代替检验车辆进行发动机转速测量,实际检验车辆未测量发动机转速,并出具了合格检验报告。对粤B****5、粤B****1等12台车辆进行检验时,未如实记录车辆额定转速,检测时亦未达到车辆额定转速,并擅自对12台车辆变更检测方法,出具合格检验报告。

二、查处情况

该公司违反了《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规定及《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并依法处以罚款18.5万元。

案例六:出具黑烟车虚假排放检验报告

一、案情简介

2024年6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新区管理局执法人员对深圳市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通过现场分析研判车辆检验过程数据、视频及检验报告发现,该公司对3台车辆检验过程中出现目视可见黑烟,根据《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 3847-2018)中8.2.2的规定,检验过程中车辆排放出现目视可见黑烟,则判断排放检验不合格。但该公司仍为车辆出具合格检验报告。

二、查处情况

该公司违反了《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规定,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处以罚款10.5万元。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上案件暴露出部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通过使用OBD作弊器、替车检验、擅自变更检验方法、放宽检验标准等弄虚作假方式,帮助超标车辆实现“假达标”,不仅损害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还严重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通过调取环保检验视频、检验报告等方式,精准锁定违法行为,并与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建立联合办案、联合惩戒机制,及时进行案件移送、立案侦查和证据固定,依法查办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弄虚作假违法案件,形成有力震慑,彰显了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决心。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