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兵支书”:以小米椒种出大产业,栽沉香树兴“绿色银行”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08-12 16:3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有一群人,曾经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如今脱下军装、扎根乡村。

在广东茂名,有一群人曾经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如今脱下军装、扎根乡村,成为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兵支书”。据悉,近年来,茂名通过健全“四化培养”机制,即系统化顶层谋划、部门化协同联动、模块化赋能培养、长效化人才储备,发挥 “头雁引航” 效应,让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锤炼成长,催生出一批批巧解乡村“千千结”的 “兵支书”。

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塘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易泓锦和电白区观珠镇合利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培君,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易泓锦深知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经过多方考察和调研,他发现村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合小米椒的生长,且市场前景广阔。然而,村民们对这种从未尝试过的连片单一农产品种植充满质疑和反对。

易泓锦没有退缩。他挨家挨户地走访,耐心地向村民们讲解小米椒的种植优势、市场行情和经济效益,终于动员到村民尝试种植小米椒。

第一年,小米椒喜获丰收,村民们的收入大幅增加,于是越来越多人主动加入种植行列。易泓锦乘胜追击,推动300亩生态示范田落地,成立信田农业公司,打造“椒乡下”品牌。借助电商平台,小米椒年销量达120吨,不仅提供90个就业岗位,还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形成种植、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村民户均增收超万元。

产业发展起来,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落下。村里道路狭窄曲折,存在许多“倔头路”,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易泓锦采用“情感攻坚+乡情协调”工作法,动员村长带头拆墙5米,仅用45天就拆除3处历史遗留围墙,建成1.5公里环村路。在他的带动下,23户村民主动让地,共筹资120万元硬化村道9.5公里,彻底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行路难”问题。

2024年,易泓锦成功引进茂冰糖厂,为村民提供80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他积极推动村企共建,成立强村公司与茂冰糖厂合作光伏发电项目,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预计到2026年,塘桥村集体收入增收将达15万元以上。如今,该村村民满意度从40%跃升至95%。

目前,合利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15万元到2024年的60万元。然而谢培君刚上任时,合利村基础条件差,班子缺乏精气神,集体经济收入为零。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决心要让合利村来一次大变化。他敏锐地察觉到,随着茂名大力打造“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农业,沉香产业将是合利村兴村富民的好路子。

于是,他带头在自家14块山林地种植沉香超过1万株,并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种植。在他的努力下,截至目前,合利村沉香种植超过200万棵,面积达七千余亩,沉香树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

除了种植,谢培君还致力于构建沉香全产业链。他利用上级扶持资金、村集体收入以及驻镇帮扶工作队帮扶资金,在村委会旁的文化广场建设电白沉香原材料合利交易中心。这里既有商铺出租,又引入沉香茶叶、精油加工工厂,实现从育苗、种植、加工到电商销售的一体化发展。

谢培君积极推动沉香产品品牌化标准化,打造出“核绿沉香”奇楠精油、“合之利”沉香茶等品牌。他也没有忽视其他产业发展。在他的带领下,该村“两委”干部盘活复耕土地300亩,整合零散土地62亩,引进种植大户、山林承包商、专业合作社等实行规模化经营,种植木瓜、茄子、苦瓜等水果和蔬菜,将荒地变成“金地”。

虽来自不同的村庄,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当“迷彩绿”融入乡村,无数个像易泓锦和谢培君一般的广东“兵支书”,正以血性为犁铧、以党性为缰绳,高效执行、攻坚冲锋,深耕“百千万工程”的广袤田野。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茂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湛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