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音乐会,为东莞石龙“中秋、国庆”系列活动打响头炮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陈嘉欣 朱梓佑 文/图
2020-09-29 21:59

东莞市石龙镇一直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研究,为讲述东莞本土文化故事,以积极推进东莞本土文化建设,发掘本土优秀文化底蕴,9月28日,石龙博物馆与莞城美术馆联合举办的“莞艺流芳”系列之——“琴鉴——王可逊斫琴艺术展”在石龙博物馆展出。展出时间为9月28日至10月15日。

为配合中国非遗传统节日中秋节,9月28日晚,“‘琴鉴’——王可逊斫琴艺术展”开幕式暨古琴演奏会在东莞市石龙中山纪念堂小剧场举行。

石龙镇委副书记张彤飚、刘志坚,镇委员黄效荣,以及莞城美术馆、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负责人等参加,吸引约200名市民观赏。

音乐会中,经典的古琴曲名《流水》《将进酒》《高山》《碧涧流泉》《卧龙吟》《忆故人》《归去来兮辞》《白雪》《良宵引》一一为听众奉上,美妙琴音与笛箫、朗诵、舞蹈等多种形式结合,大大丰富了节目的观赏性。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可逊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石龙市民感受古琴传承的千年艺术魅力,进一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古琴艺术。

镇宣教文旅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王可逊斫琴艺术展系列活动为石龙镇的“中秋、国庆”系列活动中打响头炮,为石龙群众开启一扇了解古琴文化的窗口,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演奏家王可逊大师谈“琴”

每每谈起古琴,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市古琴文化艺术协会会长,岭南著名斫琴师,古琴演奏家王可逊都滔滔不绝: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也是中国最有代表的传统乐器之一。王可逊说:“古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以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它糅合了中国千百年来诸子百家的文化内涵,衍生出独特的一门“琴道”。古人讲究琴棋书画,而琴排在首位,可见它的艺术高度。古琴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更多的是文人修身自省、抒发情感的载体,代表了文人对传统文化最高的审美追求。古琴清幽静雅涵养性情,音量虽不大,但是琴声淡雅,以深邃、空灵的音色展现了古朴典雅、清幽的精神境界,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品赏出古琴所独有的韵味。”

王可逊说,本次展览展出了他创作的玉轸断纹朱砂漆蕉叶式琴《蕉林听雨》、金徽玉轸八宝灰胎百纳斯纹钢弦连珠式琴、金徽玉轸八宝灰胎断纹丝弦仲尼式琴、金徽玉轸八宝灰胎断纹宣和式琴、玉轸断纹原漆仲尼琴、玉轸断纹原漆丝弦九连翻大蕉叶、王可逊创作款金徽玉轸绿松石断纹《玉净瓶》琴、王可逊复制大唐武德年间《绿绮台》琴等26把古琴实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古琴的起源与发展、传世名琴、书画中的古琴、“绿绮台”琴的前世今生,以及斫琴工具、材料和工艺流程等。展览中最亮眼的莫过于是王可逊复制的与东莞有着历史渊源的“绿绮台”琴。提及东莞名琴“绿绮台”,很多市民都非常熟悉,它是广东四大名琴之一,也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与曲折经历的古琴。“绿绮台”琴曾是明武宗的御琴,其年款是唐代武德,明末散出民间,这张旷世名琴,后经抗清英雄邝露、东莞可园主人张敬修、莞邑名人邓尔雅等名人收藏,极富传奇色彩。

王可逊希望通过展览,让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古琴文化、了解古琴乐器本身的内涵,为观众呈献一个多元的古琴文化发展中的一段流光掠影,为更多的人推开这扇传统艺术的大门。

据悉,“莞艺流芳”系列之——“‘琴鉴’——王可逊斫琴艺术展”展览时间为2020年9月28日至10月15日(共18天),展览地点在 石龙博物馆一楼和四楼展厅。另外,还有系列活动“古琴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艺术沙龙,10月1日、3日、6日的下午3点——4点,邀请王可逊老师的徒弟前来在石龙博物馆中庭进行古琴演奏,让观众近距离接触和欣赏古琴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并通过互动交流,加深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了解和支持。精彩活动不容错过,国庆节不妨约三五知己一起,到石龙博物馆感受千年古琴文化的魅力吧!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陈嘉欣 朱梓佑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