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小委员”聚焦社会大民生,117份模拟政协提案彰显责任与担当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08-11 22: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一份份厚厚的调研报告摊开在桌面上,数据详实、图表密密,背后是一次次走访社区、采访行业、深夜修改的身影。第十二届全国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正在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火热进行,来自全国的800多名“小委员”带着117份“提案”登台“履职”。港澳学子也首次登上全国暨大湾区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的舞台。从直面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实难题,到关注公共服务优化与区域融合发展的前沿议题,折射出新时代青少年的社会关怀与家国情怀。

立足现实痛点——用“小切口”破解“大问题”

本届活动共有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的近110所学校提交了117份调研报告和提案,选题广泛涵盖社会公共服务、青少年发展、社区治理、区域战略及新兴经济规范等领域,累计字数近百万字。

从优化高铁出行体验的“孩童车厢”倡议,到破解“放学去哪儿”的社区“学有所栖”计划;从推动大湾区青年创业的融合型政策建议,到规范“宠物友好”商业发展的新经济方案,这些提案既关注民生温度,也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学生们在选题中普遍注重从“小而深”的视角切入,以具体问题为抓手,延伸到制度优化、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

在众多的社会议题中,深港两地学子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外卖骑手这一新业态群体,用扎实调研撕开平台经济的治理盲区。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刘泳铭等6名学生聚焦新业态劳动者群体,提出了《关于信息时代外卖骑手劳动者权益保障政企社协同的建议》。团队通过广泛搜集案例,深入社会调研发现,外卖骑手的劳动关系认定、社会保障覆盖、职业健康保护等方面存在制度短板,并系统访谈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平台兜底机制、延长合理配送时限、节假日补贴、极端天气保险、免费体检等具体建议。

“从发现问题、深入调研走访,到最终形成提案参与活动,我们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全面提升。”刘泳铭说。这份提案最终凭借详实数据和可行建议,赢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湾区青年共议——跨地域交流汇聚多元智慧

除了内地学校的踊跃参与,港澳学子首次登上全国暨大湾区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的舞台,并在与内地同龄人的协作中迸发出新的火花。

香港圣保罗书院的向洋、郭涵铭等6名学生,把目光同样锁定在外卖平台管理问题。他们通过发放1988份有效问卷、走访商户、分析平台规则,揭示了算法黑箱、强制补贴、骑手扣款等市场失灵现象,并在《关于完善外卖平台合理竞争的建议》中提出优化算法、立法规管、杜绝“内卷式”竞争等方案。

向洋坦言,这段协商和讨论的经历让他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集思广益”的力量。“我们不仅提升了提案质量,更深化了对国家发展与时代脉搏的理解,学会了用逻辑架构分析问题、构建方案。”

跨地域交流让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彼此启发,也让港澳青少年亲身体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协商的运作方式,感受国家制度的优势与温度。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活动组委会主任张梧华指出,让港澳学生参与,不仅有助于增进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怀,也为他们将来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下基础。

从课堂到社会——在过程中学习与成长

据记者了解,这并非深圳学子在模拟政协活动中首次聚焦外卖骑手权益保障的问题。2022年,在深圳市南山区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上,深圳大学附属中学潘子睿、王韵涵、彭子昂、艾子昊、钟伟彬等5名高中生就曾走访多家暖蜂驿站,收集大量一线数据,撰写了《续写春天的故事——关于提升南山区新业态青年城市归属感的提案》。该提案以详实调研为支撑、可行方案为亮点,被纳入南山区的民生微实事。后经广东省级团委审核推荐,在2022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徐淀芳表示,这是一次直击教育本质的模式创新。相较于传统课堂的知识灌输,模拟政协活动让学生不仅关注课本里的理论知识,还将视野延伸到课堂之外,体悟知识的深度和民生的温度同样重要;让青少年学生从“解题的机器”转变为现实问题的解决者,在调研走访中读懂中国社会的复杂肌理。同时,模拟政协活动突出过程性评价尺度,从成立提案小组,到各校进行集中展示,彰显“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训练,在过程中评价”的人才培养实践。

图片由南科大附中提供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终审 余海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