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8月9日,第十二届全国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在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的近110所学校齐聚深圳,共带来117份精心准备的青少年提案。本次活动由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指导,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组委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承办,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香港圣保罗书院、澳门培正中学协办。
本届活动评委嘉宾阵容有“权威性强、覆盖面广、规格高”三大特点。特邀评委涵盖全国及省级政协委员、高校专家、知名学者以及一线高中思政教师等权威代表。原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政协办公厅一局局长陶建平担任本次评审委员会荣誉主任。
在紧张而充实的五天活动时间里,模拟委员将通过委员通道、界别协商、提案展示等环节,接受模拟记者采访、开展界别协商,并合作展示提案形成过程与建议,沉浸式体验协商民主制度运行的全过程。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制度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演讲辩论的综合能力。
首邀港澳学子参与,三地“小委员”同台“履职”
本届模拟政协活动首次邀请港澳地区学校参加。旨在促进内地与港澳青少年交流,增强港澳学生国家归属感与爱国情怀。活动覆盖大湾区主要城市群,与全国活动融合举办。
活动特邀4所香港及1所澳门学校学生参与。他们将与内地学生共同模拟政协提案形成与协商民主运作,亲身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强化国家认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心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业。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教育集团总校长、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创校校长王佩东在致欢迎辞中表示,内地、香港、澳门,三地学子将首次同台“履职”,把青春才智转化为沉甸甸的提案,让宏大的“国之大者”在少年心中变得可触可感。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认为本届活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开创性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元素,填补了港澳青少年在思政类综合实践、特别是体验参政议政活动领域的空白。青年兴则国家兴,广大港澳青年不仅是香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建设国家的新鲜血液。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磊在开幕式上讲话指出,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是一项极具意义的思政教育创新实践。它通过模拟政协提案、界别协商等形式,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魅力,增强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今年,活动首次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为三地青年搭建了交流思想、共谋发展的平台。
十五届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活动首创者张梧华表示,今年邀请港澳学生参与,与内地学子共同模拟政协提案形成过程与协商民主运作形式,亲身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可以增进港澳青少年的国家认同与爱国情怀。他特别指出:“这是首次邀请港澳地区学校参加。组委会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让祖国大家庭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参与进来,认识、认知、认同我们的政治制度,坚定制度自信。”
多元视角审视社会议题,117份提案彰显青年智慧担当
本届活动提案数量创历史新高,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的近110所学校,共提交117份调研报告和提案,累计近100万字。内容选题的前瞻性、调研的扎实性以及建议的创新性深受评委赞誉。
多维覆盖:从优化高铁出行的“孩童车厢”倡议、关注青少年健康的“科学体重管理”方案,到破解课后难题的社区“学有所栖”计划、助力大湾区融合的港澳青年创业提案,以及规范“宠物友好”商业发展的新经济建议……这些提案广泛覆盖社会公共服务、青少年发展、社区治理、区域战略及新兴经济规范等领域,立足多维视角(从个体到社会、微观到宏观、传统民生到新兴业态,提案精准回应民生痛点、服务国家战略、洞察经济新动向、探索治理现代化),既饱含社会温度,又富有发展视野,生动诠释了当代青少年对国家发展与社会治理的立体关注和深刻洞见。
深度实践:为准备提案,学生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开展头脑风暴,筛选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寻找“小而深”的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调研,收集数据;最终运用思政学科方法,将丰富的素材凝练成问题针对性强、论据详实的提案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徐淀芳表示,这是一次直击教育本质的模式创新。相较于传统课堂的知识灌输,模拟政协活动让学生不仅关注课本里的理论知识,还将视野延伸到课堂之外,体悟知识的深度和民生的温度同样重要;让青少年学生从“解题的机器”转变为现实问题的解决者,在调研走访中读懂中国社会的复杂肌理。
香港圣保罗书院高中学生向洋表示:对他个人而言,在准备提案的过程中,首先深化了对国家发展现状与时代脉搏的理解;其次,提升了对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逻辑架构的认知能力;最后,也是最为珍贵的,便是真切体悟了“集思广益”的深刻内涵与实践价值。
两大创新突破,探索思政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新路径
安生教科院思政研究中心主任、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李洪波指出本届活动两大创新突破:界别革新——将原有6大“基本界别”的设置方式拓展至20个“界别”,彰显政协鲜明的界别特色,回归政协本身;主体突破——吸纳大学生代表(含港大学生)担任模拟委员,与高中生同台实践,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贯通新路径。
活动评审委员会执行主任、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教育帮扶副校长赵树利表示,活动见证了跨越学段、融通湾区的青少年思政教育创新实践。从基础到职教到高校,从法律条文到社区调研,从课堂概念到跨境实践,这条纵贯学段的思政育人链,用教育协同诠释“一国两制”,将国家认同融入学术探索,形成思政一体化闭环。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主委王大平表示,政协工作的核心要义在于凝聚最广泛的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而模拟方式呈现政协履职的全过程,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近距离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他希望青少年在体验中认识人民政协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作用,共同探讨国家发展与社会治理之道,深刻体会“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人民民主的真谛。
(本文图片如无特殊说明,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