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浊流汹涌。
8月3日夜间至4日,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遭遇持续性强降水。暴雨猛烈冲刷北岭山体,裹挟着山石、断木与泥沙的洪流奔涌而下,直扑蜿蜒19.167公里的北岭排洪渠。这条被喻为“生命渠”的排洪通道,守护着山脚沿线密布的村庄、居民小区与学校,数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系于一线。
在暴雨与山体塌方的双重夹击下,“生命渠”岌岌可危:大量泥沙树枝淤积堵塞渠道,多处涵闸无法正常开启,洪水漫过渠堤,险象环生。山下,部分村民已在风雨中紧急转移——这是最坏的预案,一旦渠道彻底崩溃,失控的山洪将直扑端州城区,后果不堪设想。
“情况十万火急!如果抢修不及时,大量房屋将会被淹!”8月5日上午,火速赶到现场的肇庆市水利抢险队(广东西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现场指挥长、高级工程师边俊岩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条渠堵不得,它直接关系到端州城区的防洪安全!
灾情即命令,时间即生命。抢险队与肇庆市水利局专家团队、端州区水利局技术人员迅速集结,冒着持续降雨和山体二次塌方的风险,在泥泞与激流中展开紧急排查。很快,肇庆技师学院以东约一公里长的险段被抢险队锁定,三处严重堵塞点中,一处涵闸已被杂乱的树枝和厚重的泥沙完全“封死”,丧失了泄洪能力。
30余名抢险队员,挖掘机、自卸车迅速到位。
然而,“排水渠局部水深达到3米,大量泥沙树枝缠结,交通中断,机械几乎下不去!”边俊岩描述着当时的困境。这意味着,大部分清淤工作只能依靠人工完成。
汗水、雨水、泥水浸透了衣衫,抢险队员们徒手勾拽激流中的树枝,一铲一锹挖起厚重的泥沙石块。在“分段攻坚、小组突击”的科学战术下,机器的轰鸣与抢险的号子声在雨幕中交织,奏响了一曲守护生命的壮歌。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险情一分一分化解。
“协调好下游,可以泄洪了!”8月5日深夜23时,经过近15小时的连续高强度作战,抢险队负责的一公里“生命线”基本恢复通水能力,另外两处抢险点的主要隐患也已消除。
8月6日中午,雨水渐歇,边俊岩与队员们却仍在泥泞中坚守,进行最后的清理加固。“几百米就有一处塌方淤堵,几十年了,从没见过这么严重的堵塞!这雨实在太猛了!”他疲惫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后怕,“庆幸的是,我们抢在了洪水前面。”
这场惊心动魄的15小时生死竞速,抢险队员们与狂暴的暴雨山洪短兵相接,成功化解了直接威胁数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险情,有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房屋被淹、道路损毁乃至人员伤亡的灾难性后果。
当山洪沿排洪渠奔涌而去,当被紧急转移的村民安心返家,洪水回落,北岭排洪渠终于复归平静,19.167公里的截洪渠道还剩下最后的几百米仍在抢清中,中铁建集团、广东建工等单位还在做着最后的冲刺。抢险队员凭借专业判断与血肉之躯筑起坚固防线,以“向险而行”的无畏姿态深刻诠释了水利人的责任与担当,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
(广东省水利厅供图)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李璐 二审 桂桐 三审 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