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头古城再次闪耀国际舞台!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建筑评论》(The Architectural Review)在其官网公布了2025年 AR New into Old awards (简称“AR新旧奖”)的最终获奖者名单,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张宇星和韩晶主持设计的“南头改装建筑”( Six Bricolage Houses)荣获该奖项2025年度的唯一大奖(Winner)。
这是该奖项自2017年创办以来,中国建筑师第一次荣获大奖。作为全球最重要、最具有学术性的建筑改造奖项,AR新旧奖旨在表彰建筑的创造性改造与更新方式,从巧妙的增建到大规模改造,鼓励对旧建筑做出富有想象力的挪用或创新性插入,以适应和迎接新的当代用途。
本次趣城工作室获奖的“南头改装建筑”,曾是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南头古城分展场的展览空间,分别是位于春景街、梧桐街和中山南街一坊的六栋村民自建房,由张宇星和韩晶主持设计对其进行微更新和改造。六栋建筑构成一个完整系列。它们包括:U1平台市集;U2我的宿舍;U3改装之家;U4街市美术馆;U5城墙遗产工坊;U6梧桐村友会。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富有包容之心的作品,它表明,最普通结构的潜力在于它们对持续变化的开放性。该项目在愿景和概念上雄心勃勃,同时在干预规模上又显得敏感而适度。新增的元素及其对狭窄街道和屋顶景观的戏剧性重塑,让居民们得以享受城中村独特而亲密的社区感。这也是一种创新模式,让不可能的合作成为可能,并有效地将商业力量排除在外。”
“This is a vigorous and generous work that shows that the potential of the most ordinary structures lies in their openness to continuing change. Ambitious in vision and concept, this project is also sensitively modest in scale of intervention. The added elements and their theatrical reshaping of the narrow streets and roofscapes invite residents to enjoy the distinctive intimate communality of the urban village. It is also an innovative model for collaboration between unlikely partners, keeping commercial forces at bay.”
——AR奖的评语
从评语中可见,建筑师巧妙的设计透出了南头古城的活力、包容和多重关系的有机交融。当走近些,在不同“切片”下看到的南头古城亦是充满生命力的样子。
历经不同历史阶段,南头古城扮演着不提的城市角色,也保留下了不同时期的痕迹,很高兴我们今天还能寻得到近1700年前的史料,还能看到它明朝建立起的古城格局,还能身处在棋盘格式的高密度空间中,看其连接起深圳的“城”与“村”,实景翻阅这里孕育出的城中村文化。
在本地历史的呈现上,南头古城将“古”的意涵,从对精确年代的执着,转化为对特定空间形态的倚重,以及对岭南及在地风格脉络的深入探寻。通过积极挖掘被遮蔽的历史及其背后的叙事,并赋予其崭新的面貌,让这些故事得以重新演绎。
这里的更新,更是创意的新潮,成熟的、青涩的建筑师来到南头古城造出了一片建筑集群,历史文化聚落和多元业态的有机组合孵化出了城市休闲空间,五年来上百场艺文和社群活动以及活跃的社区营造发生在这里的“毛细血管”中,这一切,衔接起了南头古城的新与旧,让这里每个角落都有故事。
随着地铁的开通带来了更多人的聚集,当城门成为接口,进入南头的巷道,从第七届深双开始到2020年焕新开街,是获取空间的解码。在五年后的今天,艺文活动串联其共创的热情,构建出跃动的情感与商业的生态,居民们真实的生命力与共同体的回温,艺术驻地如何催生文化新褶,尝试以民艺新生奏响当代生活的共鸣,最终,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便不再是单向度的陈述,而是与当代人共同书写的开源代码,文化、艺术、居住、商业、历史、社群、兴趣、社区等等元素的有机组合,构建了南头古城“自由鲜活、复合多元、真实原生、有机持续”的街区气质。
历经五年的更新“利用”,南头古城为形形色色的人提供了栖息地,促发思想的交锋与故事的诞生。正是这些根植于本地、不断生发的新旧故事,持续编织着南头古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内在图景。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