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低碳城公共艺术展获国际大奖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03-05 17: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3月5日,记者从龙岗区获悉,深圳国际低碳城·2023公共艺术展相关设计近期获评2025德国iF设计奖。本年度德国iF设计奖总共征集到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1000件参赛作品,最终,一批被认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创意创新设计作品获得奖项。

德国iF设计奖(iF Design Award)创立于1954年,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每年定期评选,以“独立、严谨、可靠”的评价理念闻名于世,已被国际公认为当代工业设计领域中卓有声望的大奖,与“红点奖”和“IDEA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iF设计奖获奖作品兼具创新性、功能性和美学价值,代表了当今设计界的最高水平和创新趋势,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的美誉。

深圳国际低碳城·2023公共艺术展以“一团和气”为主题,邀请和委任11位(组)艺术家进行创作,在深圳国际低碳城的公共区域,以音乐、雕塑、建筑、视觉影像、互动装置和主题体验等艺术形式,与市民相会在晨起、昼行、茶歇、夜跑中。通过深圳国际低碳城·2023公共艺术展,引导市民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生活,将绿色低碳的理念浸润到各行各业。

通过展览,市民可以从一件件作品的生动细节,感受艺术家们对本土文化与全球气候议题连接的探索。

作品《气候圆桌会议》生动“再现”岭南人夏日围坐在大榕树下乘凉时的场景,予人启发;作品《彩虹桥》则将蝴蝶湖畔的一座桥装点一新,艺术家佐仓康之、佐仓利惠与中日两国的儿童共同完成作品,充满童趣;艺术家龙盼创作的《植物冶金系列》则散落在深圳国际低碳城的各个角落,让用植物灰烧制成的风铃与自然互动,形成优美的和声;通过作品《雨》,艺术家沈烈毅希望将坚硬的岩石与流淌的雨滴结合,以此演绎奇妙的艺术火花;《大自然小物语》系列作品,如《乌龟喝咖啡》《绿色出行》等则通过趣味横生的视角,让市民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品味独特美感……

由深圳国际低碳城·2023公共艺术展带来的众多艺术作品分布在深圳国际低碳城的公共区域,从湖边到绿道,打造出一条“低碳艺术”的城市散步路径。这条路径面向公众开放,市民在日常散步时往往不经意间便走入艺术展,发现艺术,感受美好。

在这里,花草树木、人与动物皆为观众。两个月的展期结束后,大部分艺术作品依旧仍存在于此。这些作品和它们所承载的艺术就在这里,它们不只是展览和事件,更代表着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