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裕昭 通讯员 张鸿
插管后遭遇气管狭窄,生命通道濒临闭塞怎么办?近日,宝安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创新性采用颈部缝线外固定技术,为一名重度气管狭窄患者实施“激光切割+球囊扩张+硅酮支架置入+颈部外固定”联合手术,成功重塑通畅气道。
据介绍,这位年近七旬的患者,此前因突发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接受全麻气管插管及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然而术后,气管内瘢痕组织悄然生长,竟将主气管“勒”成仅2-3毫米的细缝,最窄处距声门仅5-6厘米。
面对这一棘手状况,宝安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许飞主任带领团队展开全面评估:狭窄程度极重、位置特殊,常规治疗难度大。最终,他们决定采用“激光切割+球囊扩张+硅酮支架置入+颈部外固定”的联合治疗方案。手术中,在全麻喉罩保护下,医生先以激光精准切割、烧灼瘢痕组织,再用球囊将狭窄气管逐步扩张至14mm。随后,通过硬质支气管镜将硅酮支架稳稳置入狭窄段,并创新性地采用颈部缝线外固定技术,确保支架位置稳固,牢牢撑起“生命通道”。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手术,不仅解除了患者的急症,更标志着宝安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复杂气道狭窄治疗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