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经贸格局再起波澜:美国以印度“直接或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额外加征25%关税,使得两国总体关税税率飙升至50%。这一举措迅速引发全球关注,其背后的逻辑与影响值得细究。
当美国举起关税大棒,美印那艘看似稳固的贸易小船,说翻就翻,所谓“天然盟友”的情谊,在现实利益面前却如此脆弱。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在白宫会面,并举行媒体发布会。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从表面看,美国此举像是对印度在俄乌冲突中立场不鲜明的回应。美国声称俄罗斯的行为构成“异常威胁”,而印度持续从俄进口石油,似乎触碰了其战略红线。
但剥开表层,经济账才是更实在的考量。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印度的商品贸易逆差为457亿美元,这笔“亏空”让美国如鲠在喉。加征关税恰似其惯用的“止血”手段:既想缩小逆差、保护本土制造业,又想迫使消费者转向美国产品。说到底,这不过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次上演,管你是伙伴还是盟友,挡了利益就得让道。
若论地缘政治的深层博弈,加税这招更显微妙。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本质是为14亿人的能源安全“托底”,可这种 “战略自主” 的姿态,却让一心想拉拢盟友围堵俄罗斯的美国颇感不满。
于是,关税成了美国施压的筹码:想在印太框架下继续合作?就得在对俄政策上更“听话”,少在大国之间走平衡木。但这一次,印度显然不愿再任人拿捏。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加价”,印度没有坐以待毙。印度外交部直言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并强调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毕竟,此前拜登政府还公开鼓励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以稳定全球能源市场,如今却突然反戈一击,这种前后矛盾的操作,任谁都难以信服。印度其实很清楚,买石油是市场行为,更是生存必需,没理由为美国的战略野心买单。
这一事件给美印关系蒙上的阴影,恐怕短期内难以消散。两国本想借“印太合作”深化关系,如今关税壁垒一筑,同盟的温度骤降。印度难免会想:这哪是“伙伴”,分明是“利益优先”的算计者。
经济层面,印度2024财年对美出口额达到775亿美元,纺织、珠宝等支柱产业首当其冲,压力不小,但换个角度,这或许也会倒逼印度加速“印度制造”,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毕竟,想要不被别人卡脖子,还得自己腰杆硬。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美印之间的贸易摩擦无疑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在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会扰乱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
这也给各国提了个醒: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 “铁哥们”,只有永恒的利益。要想在风浪中站稳脚跟,终究得靠自身的经济韧性与外交自主。否则,谁也说不准,下一艘被打翻的贸易小船,会不会是自己的。
编辑 秦涵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