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记者 周德萌 通讯员 钟永妮
鼓点铿锵,麒麟腾跃。近日,大浪街道大浪社区第六届“传承中华精粹 共创时代新篇”大船坑舞麒麟培训活动在麒麟博物馆火热开展。来自全国10余所学校的40余名青少年齐聚一堂,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沉浸式体验这项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客家传统技艺。
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谢玉球、谢碧华两位老师采取“理论+实践”的分组教学模式,从麒麟头的灵动舞姿到鼓乐伴奏的节奏把控,手把手传授技艺精髓。令人欣喜的是,8名参与往届麒麟舞培育至少3年以上的“资深学员”主动请缨担任助教,他们平均年龄仅16岁,虽脸庞稚嫩,但一招一式尽显功底,成为传承队伍中最年轻的“生力军”。
“每年暑假我都会从合肥赶来,麒麟舞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顾雨萱同学兴奋地说。如今,这股生命力正在校园里蓬勃生长——大浪实验学校、高峰学校等4所中小学已成立专业社团,其中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麒麟社团更登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舞台,让非遗文化从“进校园”播种升级为“在校园”扎根。
六载耕耘,薪火相传。六年以来,该项目已累计培养240余名学员,其中20人已入选大船坑麒麟队,让古老技艺焕发新活力。据悉,社区正谋划推出麒麟文旅路线,通过文创手办、麒麟故事会、客家文化节等创新形式,打造“可观赏、可体验、可带走”的非遗传承新模式,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参与其中,让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舞出更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