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青年手风琴乐团维也纳奏响中国强音,摘得双料殊荣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08-06 17: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7月,一支由中学青年演奏家为主要成员的“青春乐团”——深圳云生手风琴乐团,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奏响了中国手风琴的闪耀篇章。这支由深圳大学手风琴乐团、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手风琴乐团、深圳大学附属中学手风琴乐团核心成员联合组建的青年乐团,以平均年龄15岁的蓬勃朝气与扎实功底,在第十一届世界乐团艺术节中崭露头角。

深圳手风琴之声亮相维也纳

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21个国家的41支顶尖乐团,参赛总人数达2000余人,深圳云生手风琴乐团是其中唯一一支手风琴乐团,其凭借精湛的技艺与创新演绎,在比赛中摘得银奖,并凭借卓越表现斩获“最佳表演奖”。该获奖是中国手风琴乐团首次在该艺术节斩获的奖项,是由深圳大学、深大实验和深大附中共同实现的历史性突破。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音乐交流平台之一,世界乐团艺术节由奥地利联邦政府文化部、维也纳市政府联合主办,奥地利交响乐团协会承办,迄今已吸引来自全球六大洲超200支乐团参与。本届艺术节以“同一个未来”为主题,设置交响乐、室内乐、民族乐团、特殊乐团四大组别。

当地时间7月23日,深圳云生手风琴乐团首次亮相选在维也纳地标——施特劳斯金色雕像前。23位平均年龄15岁的演奏家以一曲《邮递马车》快闪开场,传统乐器与现代编曲的融合引发现场游客驻足喝彩。次日,乐团受邀参加由舒伯特音乐学院Christian Höller教授执教的“乐团工作坊大师班”,与来自欧洲各国的演奏家们探讨手风琴在古典、民族音乐领域的创新表达。

开幕式音乐会上,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维也纳歌剧节音乐总监托比·普尔瑟教授(Prof. Toby Purser)缓步上台。这位乐坛大师手持镶鎏金纹路的“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纪念荣誉证书”,证书上“深圳云生手风琴乐团”的名字泛着微光。7月24日的MuTh音乐厅(维也纳男童合唱团新音乐厅)专场音乐会成为本次艺术节的瞩目亮点。乐团先后演绎《彩云追月》《邮递马车》等经典曲目,当《马刀舞曲》的经典旋律在演奏大厅回荡时,现场观众报以极富热情的喝彩声和掌声。随后的比赛中,乐团以卓越的表现斩获“银奖”和“最佳舞台表演奖”。

首秀就收获满堂彩

“以前练琴总跟自己较劲,总觉得‘弹对’才是硬道理。”深大手风琴专业大二学生曾艳菲摸着手里的琴笑道,“但是,我国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听完我们的合奏之后,没提半句技术,反而说‘你们得把咱们民族骨子里的劲儿弹出来’。他教我们怎么用手风琴特有的颤音去讲故事,教我们在演奏时彰显出中国人的浪漫。现在再摸琴,我突然懂了:那些被我纠结的‘对不对’,原来都是为了更好地‘说’出心里的中国味儿。”

这次演出是深圳云生手风琴乐团首次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即获得满堂彩,赛事组委会称这是“东方音乐文化与维也纳音乐传统的完美对话”。

23位中国青少年的身影出现在金色穹顶之下,《彩云追月》的旋律从手风琴中流淌而出,现场800余名观众瞬间被点燃——他们不仅为东方旋律的灵动击节,更因看到年轻一代用传统乐器讲述当代中国故事而动容。对中国手风琴事业而言,这场演出不仅是零的突破,更以青春之力为传统乐器在国际舞台树立了全新的文化坐标。

“作为深大手风琴教育体系培养的本科生,这次维也纳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无国界的力量。”深大音乐舞蹈学院2024级学生曾艳菲表示,“当我们在金色大厅奏响《彩云追月》时,指尖流淌的不只是音符,更是中国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带队教师、深大实验音乐教师林金朝介绍:“我们创新性地采用‘明星导师+中学成员’的双轨培养模式——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王璐璐教授以高强度、高密度、精细化分层指导的方式为团员进行专项训练,注重基础功底与舞台实践的结合。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技术的专业性,又激发了青少年的创造力。”

彰显深圳青年文化自信

为备战赛事,深圳大学手风琴专业团队提前半年启动系统训练,从年初开始进行不间断的专业技能打磨。

出发前二十天,王璐璐教授、指挥家伏虎、打击乐演奏家韩影组成导师团,以“分层递进”模式集中强化:王教授专攻民族风格作品音色把控,逐句雕琢《彩云追月》等曲目的起伏和音色;伏虎老师重构乐团协作逻辑,针对性解决手风琴声部之间的织体融合;韩影老师调试打击乐声部的团队配合,连谱架的摆放位置都精准到分寸。

这套“技术筑基+风格深耕+协作攻坚”的训练体系,让团队二十天内完成数月磨合的声部默契,舞台呈现时每个音符都带着“呼吸感”——这正是深圳大学手风琴专业“理论+实践+民族特色”培养体系的专业底色。

作为乐团艺术总监,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常务副院长王璐璐教授表示:“深圳云生手风琴乐团的成长是高校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典范。我们不仅为团员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文化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这正是当代青少年音乐人才最需要的双重素养。”她特别提到,民族乐曲《彩云追月》的改编源于团队对中国精神的深度挖掘,“当年轻演奏家用手风琴讲述中国故事时,他们传递的不仅是音乐技巧,更是文化自信的鲜活表达。”

艺术节总监王健博士称赞:“深圳云生手风琴乐团的表现令人惊叹!他们不仅展现了高超技巧,更通过作品传递出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图片由深大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