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通讯员 李渊
8月1至3日,第二十二届深圳国际康复论坛在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罗湖)举行。深圳国际康复论坛是我国康复医学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本届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康复”这一前沿主题,汇聚了全球康复领域精英,共同探讨了康复医学的最新进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康复医疗的革命性突破与未来趋势。
作为国内康复医学领域的标杆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南澳医院(以下简称“南澳医院”),在本届论坛期间联合主办了医疗照护与免陪护病房建设、肿瘤康复、心肺康复三大分论坛,通过前沿学术报告、创新技术展示和实操工作坊等形式,为大会贡献了高质量的学术内容,展现了南澳医院在康复医学领域的领先实力与创新实践。
同时,三大分论坛共吸引线下参会者500余人,创历届新高。
探索中国式智慧照护新路径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疗照护体系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医疗照护与免陪护病房建设分论坛上,深圳市康复医学会会长王玉龙教授指出:“智慧照护是应对护理人力短缺的必然选择。”

深圳市护理学会理事长丁小容教授以“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为主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喻秀丽分享“免陪护病房团队运营与风险管理”,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标准化建设环节,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贾秀萍的“免陪护病房建设与质量控制”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于从的“以护士为主导的整合护理实践”,系统介绍了质量管理方面的创新成果。
随后,通用技术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白雨昕分享了“无陪护医院医疗护理员管理方案”,为基层医院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模板。
南澳医院副院长张小华重点介绍了“完全失能者照护清单”的创新应用成果。该体系以龙氏量表为科学依据,建立了从识别评估到干预反馈的闭环式照护模式。其创新性体现在:以自然时间顺序为轴线,将生活照护、疾病防治、生活质量改善三大维度有机结合,形成标准化、流程化的照护方案。

此分论坛讨论内容主要涵盖了从应对老龄化挑战到助力免陪护病房建设的多项内容,其中对完全失能者照护清单的探索,为中国式智慧照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让每个失能者都能获得‘干净、安全、快乐、有尊严’的照护服务,这是清单的终极目标,也是行业的共同追求。”张小华指出。
多学科融合助力肿瘤患者全程康复
肿瘤康复分论坛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田耕教授担任主席,聚焦肿瘤患者全周期康复管理,通过音乐治疗工作坊、艺术化诊治等创新方式,探索肿瘤康复新路径。论坛重点探讨了术后淋巴水肿的综合治疗方案,从手术治疗到CDT物理治疗,为临床实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同时展示了高频热疗等新技术的应用成果。

智能化打造心肺疾病康复新模式
心肺康复分论坛围绕重症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康复展开,涵盖认知康复新技术、心肺功能衰竭治疗策略等前沿内容。专家们分享了ICU抗菌药物应用、肺移植术后康复等重症管理经验,并探讨了物理因子调节在呼吸慢病治疗中的创新应用,为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新思路。

据介绍,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南澳医院在康复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该院将继续深化“临床-康复-照护”一体化建设,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贡献力量。
(主办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