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儿的橡皮泥到海上油田动力的“中国心”,将冲调奶粉的灵感转化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穹顶”,深圳海洋油气科研团队以生活智慧助力攻克多项世界级难题!日前,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深圳赛区)收官。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的参赛选手深情讲述了一个个“碧海丹心 能源报国”的科技攻关的故事。
我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平台燃气轮机“太行7”。
“南海东部油田陆丰8-1平台,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我国首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海上平台燃气发电机‘太行7’成功点火。面对铅丝太硬无法测量轴承间隙这一难题,项目团队负责人从女儿橡皮泥玩具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创新研发出柔性测量技术,完成比头发丝还细的0.33毫米精密间隙测量。”南海东部油田陆丰作业公司但金珂在《0.33毫米破茧:“中国心”的深蓝觉醒》的演讲中,细腻还原了攀登科学高峰的攻坚历程。
“0.33毫米,是精密制造的刻度,丈量着中国工程师的执着,更丈量着民族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距离。”但金珂的演讲摘得深圳赛区最高分,将代表深圳出征全国总决赛。
恩平15-1平台,我国首次将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海底。
在恩平15-1平台,奶粉溶解的“方程”启发科研团队的“双碳”绿色突围。“面对油井95%高浓度二氧化碳伴生气的难题,新手妈妈孙晓娜从奶粉溶解中获得灵感,创新提出‘穹顶式’咸水层封存方案。生产负责人雷梦飞带领团队日行万步,在680平方米的二氧化碳撬块中精准锁定36项关键流程参数。”恩平作业公司郑自强在《海上CCUS破圈方程》演讲中说,一代代海油人向“深蓝”挺进,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实现了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的重大突破,10年内可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碧海蓝天注入绿色力量。
将能源安全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深水工程技术中心作品《海底一万米的铁血征程》,讲述了“钻井铁军”向海底一万米要能源,挑战世界级海洋深井工程的壮举。
2024年,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团队在恩平21-4-A1H井项目的103天鏖战中,直面井喷、卡钻等致命危机,以16小时不眠夜化解井下险情,淬炼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血意志,创新形成5类13项核心技术,建成海上最长油气“钢铁动脉”。这是我国自主设计的海上第一深井,以9508米深度震撼投产,打破11项行业纪录,标志中国深水钻井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近年来,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聚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深水油气田建设”目标,科技创新引领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攻克一批世界级难题,使南海东部油田近3年油气年产量连续突破2000万吨油当量,原油增产总量约占同期全国原油增量1/3,为加快建设能源强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参赛选手合影。
(图源: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