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蚊子打败蚊子 广州有家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厂

张莹
08-04 18:40
摘要

深圳商报· 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张莹 文字/视频

特殊雄性蚊子化身“战神”,与叮咬人类的雌性蚊子交配后让其后代灭绝。这种“以蚊治蚊”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手段,已经在广州、巴西、墨西哥等地方被证明杜绝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卓有成效。

8月4日,记者在广州黄埔区采访了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厂——广州威佰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人员正在分离蚊蛹。张莹 摄

蚊子工厂内部。资料图片。

 在蚊子翻飞的工厂里,蚊媒防控的“高科技生产”日夜不停,占地近800平米的“产房”,四个专门生产蚊子的实验室,每周能“孵化”出2000万只沃尔巴克氏体不育雄蚊,他们是白纹伊蚊的绝育战士。

一个冷知识是,只有雌蚊子咬人,雄蚊子不咬人。在交配之后,雌性蚊子为了抚育后代,通过吸食人血保证后代存活。

中国科学家发现,在大自然超过7成的昆虫身上,都天然携带一种共生细菌——沃尔巴克氏菌。感染了这种细菌的雄性白纹伊蚊与野生的雌蚊子交配以后,产下的虫卵无法发育成幼蚊。

该公司副总监理兼技术总监龚君淘介绍,借助这一特性,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蚊子工厂生产出的蚊子体内都带有“沃尔巴克氏体”共生菌,再把孵化的蚊蛹去掉雌蚊,留下雄蚊,投放到自然环境中,使之与外界雌蚊交配,最终使自然环境中蚊子后代数量大幅减少,最终抑制病毒传播,达到种群压制的效果。

威佰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龚君淘。张莹 摄

流程看似简单,但光是给蚊子做“绝育手术”这一项,就异常繁琐,需要好几个“手术室”协作才行。

以国际知名医学昆虫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奚志勇为首的科研团队,耐心打磨比头发丝还细的石英针,用来改造长宽都不足一毫米的蚊卵。

显微镜下,科学家从果蝇、伊蚊和库蚊体内提取沃尔巴克氏体,尝试将其导入白纹伊蚊体内。

在折损了数万根针,注射了数十万个蚊卵之后,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战士”诞生了。

接下来,选出蚊株的工作极其复杂。“注射是非常精细的过程,筛选蚊株是繁琐的过程。我们给一百个蚊卵注射沃尔巴克氏体菌,存活下来的只有十几个,这十几个存活下来的蚊卵里面,感染沃尔巴克氏体菌的也只有一半。”研究人员表示,筛选工作结束后建立“种子库”,并定期检测沃尔巴克氏体菌是不是稳定遗传。

选完“种子”,“手术室”就换到了幼虫饲养车间。在幼虫饲养车间,一个个托盘大小的水槽里放满了孵化后密密麻麻的黑色幼虫,等待成蛹。

幼虫成蛹后,“手术”进入分离环节,通过雌雄分离仪把雄蚊蛹和雌蚊蛹分开。雌雄分离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分离仪的准确率是99.7%,如果剩下0.3%的经过感染的雌蚊在野外与雄蚊交配,还是可以产下后代的。”

分离结束后,“绝育手术”进入尾声。等待这些分离出来的、带有沃尔巴克氏体菌的雄蛹羽化,再经过包装、质控,最后对外释放。

至此,从卵、幼虫、蛹到成虫,一只白纹伊蚊的“绝育手术”便做完了。

这些“绝育”的科技蚊,对人类没有危害。

龚君淘介绍,携带了“沃尔巴克氏体”共生菌后,蚊子传播登革热的能力会极大下降,因为“沃尔巴克氏体”某种程度上会杀死它体内的登革热病毒。另外,“益蚊”体内携带的“沃尔巴克氏体”细菌不能在人体内生存,因此向自然界投放携带有“沃尔巴克氏体”细菌的蚊子,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记者一行在蚊子工厂采访期间,亲测皮肤暴露部分被该工厂“绝育蚊”叮咬后毫发无损,无需担忧引发疾病。

记者获悉,目前,该公司在广州多地进行野外田间试验,每周释放数百万只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白纹伊蚊雄蚊,经过检测,一段时间以后蚊子总量仅为相邻地区的十分之一,远远低于登革热的传播标准。为防蚊控蚊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径。

 

 

(作者:张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