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实验学校 七(3)班 刘庭赫
指导老师:王娟
“唉?怎么都关门了!”夜幕低垂,暮色如墨般浓重。我拖着疲惫的步伐,在寒风中寻找售卖锅包肉的餐馆,却一无所获。“只好回家碰碰运气了。”想到这里,脚下的步子不由自主地加快,朝着家的方向奔去。
门刚被推开一条缝,带着醋香的热气便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姑妈,我想吃锅包肉。”话音未落,里屋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姑妈站在门口,头顶还凝着一层薄霜,塑料袋里的里脊肉冒着寒气,在灯光下泛着新鲜的粉红色。“哎!”她应了一声,一边抖去棉鞋上的冰碴,一边系上那条碎花围裙,转身钻进了厨房。厨房虽小,却被收拾得一尘不染。此刻,空气中弥漫着的香气,让这个狭小的空间充满了温暖与生机。
姑妈持刀的手稳如标尺,每一下切割都精准而从容。她轻声说道:“要顺着纹理切,才能留住最嫩的肌理。”料酒顺着她的指尖缓缓淋下,盐粒在掌心跳跃,生抽则像琥珀色的溪流,温柔地漫过肉片。“腌得够不够时间?”我扒着灶台张望,忍不住问道。“要吸足了人间烟火,才会甜在心里。”姑妈笑着回答。
随着油温升高,锅中的热油开始咕嘟冒泡,蒸腾的热气将姑妈两鬓的白发打湿。她专注地翻动着肉片,动作轻柔而熟练,仿佛为它们披上了一层暖裘。接着,她将浸满料酒的肉片放入淀粉中,白色浆粉均匀地包裹住酒红色的肉片,再轻轻抖去多余的粉末,那细腻的动作宛如给冬日的枯枝盖上初雪。当肉片滑入油锅时,噼啪作响,油点飞溅到她的围裙上,但她全然不顾,目光紧盯着肉片的边缘,生怕过火或不够脆。锅铲翻动间,金黄的肉片在油锅中翻滚,犹如记忆中永不褪色的夕阳,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姑妈手指翻飞,一片片炸好的里脊肉从锅中跃出,落入盘中。每一寸酥脆的外皮都被清澈的糖汁裹住,再点缀上胡卜丝和香菜叶,如同绿色的薄云托起金色的霞光。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酥脆的外皮发出悦耳的破裂声,酸甜的糖汁如融化的冬雪在舌尖流淌,里面的肉鲜嫩无比,仿佛把整个寒冷的冬天烘成了暖意。姑妈坐在对面,看着我吃得鼻尖冒汗,脸上的皱纹里盛满了比酱汁更浓的甜意。
冬日的夜晚,总是格外漫长,但那个夜晚却因姑妈的锅包肉变得温暖而难忘。白雾缭绕的背影、油的噼啪声、瓷碗的碰撞声、刀背的反光……这些细碎的画面,就着那金黄酥脆的外皮裹挟着浓郁的酱香,都化作了那一口永不失散的酸甜,在这寒冷的冬夜,它像不灭的炉火,将姑妈的真情融入其中,驱散了所有的寒意。也让我明白,无论岁月如何流转,这份温暖都会如锅包肉的酸甜般,始终鲜活地存在于我的生命中。
点评:小作者将细微之处聚焦于冬日姑妈为“我”制作锅包肉的过程,这种平凡而真实美好的选材,既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又赋予了故事浓厚的生活气息。全文有叙述、有描写、有抒情,也有思考,字里行间不仅表达了姑妈对“我”的关爱,更传递了一种关于亲情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