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鸿飞
2025年7月31日下午,“益”起童行·共赴新程——儿童生长发育科普活动在深圳举行。深圳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喆教授、深圳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霞教授围绕儿童性早熟相关问题进行科普解答,为广大家长提供专业指导。
苏喆教授和刘霞教授共同呼吁:家长应避免焦虑情绪,学会理性甄别儿童性早熟,并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对孩子进行科学健康的引导。
如何科学辨别男女儿童性早熟?
据了解,我国儿童性早熟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性早熟发病率逐年升高,就诊率却呈现偏低的状态。
苏喆教授介绍,按照发病机理,性早熟可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及不完全性性早熟三类。其中,中枢性性早熟(CPP),又称真性性早熟,这是指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而导致女孩在7.5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内外生殖器官快速发育及第二性征呈现的一种常见的儿科内分泌疾病。苏喆教授说,真性性早熟就像汽车发动机启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真正激活,发育会持续进展,女孩会出现乳房增大、子宫发育、月经初潮等一系列连续变化;男孩则表现为睾丸增大、阴茎增长,伴随身高快速增长。外周性性早熟,又称假性性早熟,如同汽车没发动却亮了车灯,女孩会出现单纯乳房增大,但不会持续变大,也没有阴毛生长、子宫发育等其他表现。“假性发育之后,是可以回退的,是不需要干预的。”苏喆说。
不完全性性早熟表现为只有某一种第二性征的孤立出现,比如单纯乳腺早发育、单纯阴毛早出现等,一般不伴有其他性征的进展,大多会自行缓解。
男孩因疾病引起的性早熟远远高于女孩,男孩的性早熟更应引起家长警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如果女孩的乳房发育没有消退,反而越长越大,务必及时就医。除了单一的乳房发育之外,如果女孩还伴有(外阴)长毛毛、有痘痘,或者是乳晕或者是外生殖器的颜色很深、有分泌物,伴有声音低沉、阴道出血等,都需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儿童性早熟有哪些危害?
刘霞教授说,性早熟对儿童身体的影响,近期是生长发育方面影响,骨龄提前、加速骨骼老化,造成成年身高受损,远期对生殖健康方面,特别是早初潮的女孩子,有早发性绝经、不孕不育的风险,成年后乳腺癌、卵巢、子宫内膜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风险上升。并且还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会产生自卑、焦虑、不安等心理健康问题,性早熟带来的心理危害却常常更易被家长忽视。男孩10岁左右如果雄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出现情绪暴躁、叛逆;女孩10岁前月经初潮,会因生理变化产生自卑、焦虑,影响学习和社交。此外,男孩性早熟中疾病因素占比远高于女孩,比如下丘脑肿瘤、生殖细胞瘤等,若延误诊治会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刘霞教授介绍,家长可观察男孩在9岁前是否出现睾丸增大;女孩在7.5岁前是否出现乳房发育或在10岁前是否出现月经初潮。比较而言,女孩的发育信号相对明显,但男孩发育隐蔽性强,很多家长误以为“没喉结、没变声就是没发育”。男孩发育从睾丸增大开始,睾丸容积4毫升以上就开始发育了,而变声、喉结突出通常要到睾丸容积12毫升以后才出现,此时已进入发育晚期。男孩睾丸变大则较难被观察到,仅靠家长自查会比较难判断。男孩身高突然加速增长,也可能是发育信号。因此,家长要多留意孩子的身体变化,发现有性早熟迹象,应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儿科或儿童内分泌科就诊。
如何最大限度预防儿童性早熟?
苏喆教授表示,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环境和生活方式是可以干预的。比如在饮食上要注意,广东家庭爱煲药膳汤,秋冬季过量食用大闸蟹,都可能诱发儿童性早熟。
刘霞教授表示,预防儿童性早熟,还需从多方面入手。一是控制体重,减少高脂高蛋白饮食。超重肥胖会使女孩发育提前半年、男孩发育提前3-4个月。二是改善环境:少让孩子接触塑化剂,少喝瓶装水、少吃外卖;家庭保持和睦,居住拥挤、频繁争吵可能增加早熟风险。三是保证充足睡眠,睡眠环境需黑暗安静,良好的睡眠是孩子健康成长更有效的保证。四是建议每天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五是避免孩子接触含性的不当文字和画面,降低心理暗示影响。
家长如何避免过度焦虑?
苏喆教授介绍,针对儿童性早熟,家长要改变认识误区,避免过度紧张。比如,2岁以内乳房增大的女孩,有不少是由母体雌激素残留引起的“小青春期”现象,通常会自行消退;肥胖女孩的乳房增大可能是脂肪堆积,减肥后即可改善。
此外,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发育早肯定长不高”。其实,早发育不等于矮身材。有关生长曲线监测发现,只有“早发育且进展快”的孩子才可能影响成年身高。比如两个性早熟女孩,一个每年骨龄超前增长1岁以上,最终身高可能只有1.47米;另一个进展缓慢,最终能长到1.59米。
刘霞教授介绍,性早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性发育进程,延缓骨骼成熟。治疗方法根据性早熟的类型和病因有所不同。其中,依从性是中枢性性早熟(CPP)治疗的关键。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中枢性性早熟,临床上常用的GnRHa有一月剂型、三月剂型、六月剂型,长效GnRHa因半衰期长、可减少患儿注射次数,依从性好,更易被接受。
苏喆教授提醒,中国女孩性早熟诊断标准已更新为7.5岁,如果女孩在8岁左右出现轻微发育,家长无需恐慌。希望每个家长都成为“明明白白的父母”,科学观察、理性应对儿童性早熟,必要时寻求专科医生帮助。刘霞教授提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身高,忽视心理状态,避免命令式教育,否则可能导致青春期叛逆。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从医嘱,家长必须定期带孩子复查,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读创新闻+
性早熟的诊断:
1. 性腺发育评估。第二性征发育,如女孩卵巢变化、男孩睾丸增大等,一般会通过B超检查来判断是否有发育的迹象。如果男孩睾丸容积≥4毫升(睾丸容积=长×宽×厚×0.71)或睾丸长径>2.5厘米,则为性腺增大。性腺增大是性早熟的诊断标准之一,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是否为性早熟。
2.激素水平检查。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促性腺激素水平来进行判断,包括: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
3. 骨龄检测。性早熟的诊断标准之一为多有骨龄提前,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岁。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