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城街道利锦社区“伴学营”化解暑假“带娃难”

07-31 21:29
摘要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晶 通讯员 张晶 文/图


放暑假了,家住航城街道利锦社区华苑小区的邓泽宇小朋友每天准时到社区百姓客厅“报到”,参加社区的暑假“伴学营”。在这里,不仅有社区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写作业,还有大学生志愿者当“小老师”,有啥不会的,现场就讲题。作业本上,还有“小老师”的用心点评——优秀处画着小星星,让邓泽宇很是骄傲,家长也喜上眉梢。



这个于7月14日在航城街道利锦社区百姓客厅儿童友好空间开营的暑期项目,半个多月时间就收获了满满的称赞:“社区帮我们带娃,我放心!”“以前下班回家,孩子作业写到深夜。现在回到家,作业本写得整整齐齐,还会念叨‘今天老师还奖励了棒棒糖’。”……近日,两位居民还特别给“伴学营”送来了锦旗,感谢社区为双职工家庭解决了孩子无人看管的后顾之忧。


“伴学营”里“动静相宜”

“开设‘伴学营’,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假期带娃难题。”利锦社区党委委员陈丹凤说。今年,在延续开展社区暑期夏令营的基础上,社区党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又联动社区达人、辖区机构等公益资源,特别开设了“伴学营”。“目前,因暑期活动多、时间重复等原因,‘伴学营’暂定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00,以及每周三晚上定期开展文艺培训。”



“伴学营”每天早上9点半开营。其实,为了方便双职工家庭,每天8点50分就有志愿者等候着家长送孩子们过来。来到“伴学营”,拿出暑假作业,小课堂里总是“动静相宜”。孩子们埋头写作业时,志愿者们或放轻脚步巡视查看,或坐在孩子们身边观察他们的学习状态。一旦有孩子举着作业本蹙眉,志愿者立刻凑过去:“你看这道应用题,把苹果换成你爱吃的西瓜,是不是就好懂了?”三年级的小宇以前总怕数学题,现在会追着志愿者问“还有别的解法吗?”作业检查环节更藏着巧思:志愿者不仅圈出错题,还在优秀处画小星星,一本本翻开,像是在翻阅“成长纪念册”。



“我们是双职工家庭,孩子放暑假了,家长不放假。”杨女士说,在没进“伴学营”前,孩子在家无人管,玩起电子产品没完没了,家长很不放心。孩子在伴学营,不仅让家长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安心上班,还不用愁孩子暑期的学习。提起“伴学营”,杨女士话语中满是称赞,她笑着说,现在,“伴学营”已经成了双职工家庭的“定心丸”,自己也能过个“无忧假期”了。


做足准备筑暖营


“伴学营”里“动静相宜”的美好,其实得益于社区提前做足了准备功夫。


“缺人、缺场地、缺资源的难题怎么破?我们就从社区里挖掘潜力。”陈丹凤说。暑期志愿服务需求激增,利锦社区的青少年们率先行动起来。7月10日,‘青春‘志’造营’青少年志愿者能力提升小组率先启动。“我们通过‘青春志造营’培训志愿者的辅导能力与儿童心理知识,他们就可以胜任‘伴学营’里的小老师。”




此外,社区“金秋助学”项目每年资助新入学大学生,受助学生则在寒暑假参与社区暑期“伴学营”志愿服务,既缓解了社区课业辅导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又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同时,社区党委还发动寻找社区文艺达人,每周开设兴趣特训班,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能跳舞练艺,丰富假期生活。现在,每周三晚上,社区文艺达人定期在“伴学营”开展舞蹈培训。“我家孩子学得可认真了。”社区居民陈女士说。



半个月来,“伴学营”人气持续高涨,固定学员不断增加:邓泽宇、邓瑾莜、黎文轩、唐晨月、唐婧荣……名字越来越多,社工们都得记到本子上。最近,黎文轩和严成宇的妈妈还给社区送来了两面锦旗——“爱心伴学,成长护航”“感恩伴学,呵护成长”。红色的锦旗与孩子们的笑脸一起,在伴学营墙上构成了这个夏天最幸福的画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