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我随潮流来——戴泽的跨世纪目光”将于2025年7月25日至11月9日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展出。
戴泽(1922—2023)四川云阳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2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黄显之、秦宣夫、吕斯百、陈之佛等先生。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院前身)校长徐悲鸿先生助教,讲师。1949年协助徐悲鸿等人建立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国美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著名者有靳尚谊、王沂东等。戴泽始终笔耕不辍,走在现实主义艺术的执着之路上,他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中央美术学院奠基人之一。
1946年, 徐悲鸿和艺专教师合影。
前排左起:宋步云、王临乙、徐悲鸿、齐白石、夏护士、戴泽
中排左起:王丙照、李可染、卢光照、叶麟趾、齐人
后排左起:叶正昌、王静远、黄养辉、(佚名)、高庄、吴作人、宗其香、孙宗慰、李宗津、刘铁华、冯法祀、董希文、艾中信。(宋步云摄)
作为徐悲鸿现实主义艺术观的传承者、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戴泽先生的艺术生涯贯穿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关键节点。本次展览以“集体与个体的对话”为核心,通过两条并行的叙事线索——集体叙事的历史担当与个体叙事的自我觉醒,系统梳理戴泽跨越八十余年的艺术实践,呈现戴泽在时代使命与个人艺术追求之间平衡抉择的心路历程。
集体叙事是土壤,个体探索是根须,没有土壤,艺术将失重飘散,切断根须,土壤终成荒原。戴泽的艺术生涯,恰似一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双城记”——一城装载着集体叙事的荣光与重量,一城孕育着个体探索的执着与追求。本次展览通过双线并置的叙事策略,不仅还原了戴泽的完整艺术生涯轨迹,更揭示了历史洪流中每一位艺术家的精神困境与超越之道。
部分展出作品
《1943年韦君像》 23×12.5cm 纸本水彩 1943年
《农民小组会》 130×160cm 布面油彩 1949-1950年
《小熊和他的妈妈》 32.3×25.2cm 纸本水彩 1951年
《时光》 50.5×61cm 木板油画 1964年
《岔沟之战》 67×97cm 布面油画 1977年
《颐和园后山的雪》 36×49cm 纸本油画 1979年
《白玉兰》 29×47cm 纸本国画 1960年
《海阔天空》 46×70cm 纸本国画 2009年
《睡(豹子)》 50×44.5cm 纸本国画 1984年
《猪》 34.5x47.5cm 纸本国画 1988年
展览时间:2025年7月25日-11月9日
展览地址:深圳美术馆(新馆)三层8、9、10、11号展厅
(图片来源:深圳美术馆)
编辑 秦涵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郑蔚珩